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我教《孔子游春》

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我教《孔子游春》

教学分析   2024-11-30

《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游赏,巧借河水教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全文以“游春”为线索,主要写了“春景、议水、论志”这三方面内容:先写自然之春,风光迷人;再写孔子论水,学生悟道;最后写师生情浓,令人赞叹。

教学这类课文,我觉得可以将文言文的学习融入其中。一、文言文凝练、含蓄,极具音韵之美,作为祖国优秀文化的遗产我们应当加以继承。二、苏教版小语教材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吸收与继承,除了在课文中编排一些经典诗词外,还将部分名言名句安排在练习的“读一读、背一背”中。仅以六年级两册教材为例,就从《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孙子》等古籍中编选一些语句以丰厚学生的积累。三、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后世影响甚大,《孔子游春》一文中部分精彩的描写就直接取材于《论语》。所以,我们不能丢掉这个让学生与孔圣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下面说说我在教学本课时“抓住机会,培养学生古文素养”的三个环节:

一、古文激发学趣

1、出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让学生读读想想是什么意思?

(教师作解释:水在山地江河及其沟田之中的流变和作用,那本身就是一部丰富的知识体系。而液体的水经过太阳的作用,变化成为气态,就是那云雨风暴的基础。而在山地的高低层级上,水,气又有不同的表达,或者成为松散的雪,或者成为坚固的冰,或者成为霜。所以,观测水的变化,就能够让人智慧,了解到大自然的生长和流变及其循环的本身和过程。乐水者,也就是对“水”在自然中的作用运动变化有深刻了解的人,必然会了解自然和人类的本质规律,他,当然就是智慧者了。

人在山中处久了,就会发现,山就像是宽厚的母亲,她默默地在一年四季的不同时节,为人类等动物提供着各种生存和发展的场所,也养育着动物本身。而且,山并不是永恒长生的,她一样有生命,到一定时候,她就崩裂了,或者,她就像个老人一样的慢慢地衰老了。所以,在大山中生活得很久的人,与大山本身就像是母子关系一样,深深知道大山的仁厚和生命性。人类在大山面前,不敢有任何狂妄,大山是伟大的,恬静的,仁厚的,她按照自身的规律在演绎自己,人类只能够顺应她的规律。所以,在大山中处久了的人,很自然就会养成宽广和坚贞的品格,就象大山本身那样。这,就是乐山者必仁的原因。)

2、那么,孔子对水有哪些深刻的认识呢?(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古文掀起高潮

教学孔子论水时,在学生弄懂了为什么水是真君子后,出示古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

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

让学生练习朗读,进行感悟,学生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律来;同时,学生也一定能够获得新的收获,对“水是真君子”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做一个像水一样的真君子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古文引导探究

在学习了“论志向”之后,借助融洽的师生关系,出示《论语•公冶长》中第26章的两句话让学生进行探究: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时,对孔子的12字志向的理解,既作为了课文的延续,又成为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点,应该说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培养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点击显示
【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我教《孔子游春》】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4091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