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字词及文学常识复习
第四单元字词、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
一、字词
参差(cēn cī ) 寂寥(liáo) 清洌(liè) 俶尔(chù)
悄怆(qiǎo chuàng ) 竹柏(bǎi ) 藻荇(zǎo xìng) 风靡(mǐ)
山岚(lán) 一泓(hóng) 静谧(mì ) 雄踞(jù )
孕生(yūn) 幢顶 (chuáng) 浓稠(chóu ) 竹笋(sǔn)
斑斓(lán ) 贿赂 (huì lù ) 匮乏(kuì ) 下颌(hé)
脸颊(jiá) 椽子(chuán) 舷窗(xián) 魅力(mèi)
瑰丽(guī) 穿梭(suōi) 荒芜( wú) 鳞次栉比 ( zhì)
沼泽(zé ) 桧木(guì) 谛听(dì) 可见一斑
接风洗尘 恍如隔世 人迹罕至 心驰神往 大饱口福 轻描淡写
二、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
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3、《阿里山纪行》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4、《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作者按总分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5、《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光明日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三、诗歌赏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2、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 颈联写凝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4、 “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5、 尾联取《孟子》入诗,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八、《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 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感受。
3、 “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4、“渐欲”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点出草浅。“行不足”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九、《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抒写自己在山上最高层时心中的感受。
2、 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3、 “不畏”道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 “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