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实录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实录

教案设计   2025-01-01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例赏鉴

【课例实录】

师:这节课上,有很多陌生的面孔,但是仔细看屏幕,好像有一个人你不太陌生大家在初中或者小学时曾学过他的一首诗,还记得吗?叫什么?

生:《江雪》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好吗?

(学生集体背诵)

师:大家背得很准确,但声音还可以再响亮一些《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在被贬谪到永州这个地方的时候写下来的而也正是在永州,柳宗元为我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山水游记,后人把它们称之为《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学的这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正是《永州八记》之首早上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把课文读一读,其他同学请注意,在听读时要注意在文本中圈画出体现作者游山动作、所见景物和游山心情的词语

(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

师:我非常钦佩两位同学的大胆我们的男生读下来,声音雄浑,很有感染力;女生读下来非常准确,只是略欠熟练请大家再回顾自己圈画的内容游山的动作,我们找到了哪一些?

生:第一段中有“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披草而坐”“倾壶而醉”“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第二段中有“过湘江”“斫榛莽”“焚茅筏”“攀援”“箕踞”

师:如果更准确一些,那么我们找的内容应该落在一些动词上第二,所见景物有哪些?

生:“幽泉怪石”“湘江”“染溪”“萦青缭白”

(同桌补充)

师:这些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准备工作,或者是必须要做的一些工作,不应归入所见景物之中谁还有补充?

生:还有“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师:是的,很好还有游山的心情,谁来说说?

生:第二段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一句,应该是他的心情第一段中“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表现了他陶醉的一种状态

师:很准确同桌请补充一下,好吗?

生:“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师:你觉得这句话可以体现作者游山的心情,是吗?

生:是的这句是游西山之前的想法,而“心凝形释”是游西山之后的心情

师:老师要追问一下你理解这句话吗?“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以前觉得奇异的山水自己都已经游过了,都已经很了解了

师:这里有个特殊的文言句式,你发现了吗?

生:定语后置

师:是的还有哪位要对我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发言作一个补充或者修正?

生:我觉得“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这句话有对下文内容的铺垫作用,为下文西山的游览做了铺垫

师:这是一句非常明显的承上启下的句子,而且完全可以在这个句子中发现作者前后心情变化的印证结合刚才我们交流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为课题断句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断句的?

生:我能先问一个问题吗?

师:当然可以

生:“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得”该怎么解释?

师:发现

生:那就是——始得筑西山筑宴游筑记

师:很好大家也是这样断的吗?

(生纷纷点头)

师:如果是这样断句,我们把“始得”理解为什么意思?

生:开始发现

师:那么“宴”是什么意思?(生沉默)有些为难吗?

生:我猜测一下,古人吃饭就叫宴,当然是很丰盛的那种那么“宴游”的话,应该是游得很爽的那种

(众生大笑)

师:呵呵,是的很愉快,很高兴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讲过“宴”这个字

(板书:宴,安也)心安如果我和刚才这位同学连接一下,很有可能是作者在心安了之后,才感觉到了丰盛和愉悦,才觉得很爽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既有“始得”,那么就有——

生:未得

师:既有“安”,那么就有——

生:不安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请大家努力地、更多地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落实对这两组词语的理解

生:“恒惴栗”我觉得这句话很明显地提出了“不安”

师: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常常忧惧不安

师:是“常常”非常好还有发现吗?

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说明他这时把一切烦心的事都抛到外面,与大自然合为一体,说明他心已经“安”了

师:你是如何理解“心凝形释”这四个字的?

生:“心凝”是把精神全部都集中在一处,“形释”就是从肉体或者形骸中脱离出来他的“安”还体现在第一段“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还有“相枕以卧”,能安心地入睡,说明他已经从“不安”中摆脱出来了还有,“始得”可以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看出,他以前觉得自己已经把奇异的山水都游遍了,直到遇到西山之后他才发现“游”刚刚开始

师:找到了两处一处讲“安”,一处讲“始得”同学们还有补充或者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想说一下“不安”在第一段中作者说“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里虽然说作者不停地游览不同的景色,但是我觉得他是没有目标的游览,他其实是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的所以我觉得这体现的是他内心不知所措的情感,是“不安”

师:刚才这位同学找到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你的理解是?

生:就是他因为不知道去哪里,所以步伐会放慢

师:恰恰体现了作者的——

生:不安

师:是的,请坐我们两种不同的意见好像有冲突大家就这个话题继续,或者就自己的话题展开,都可以还有没有?

生:我找到一处对比第一段“觉而起,起而归”,第二段“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第一段是睡醒了就马上离开,是一种不安的心情;而另一处是完全陶醉于此景,流连忘返,是“安”

师:从陶醉看出“安”来,很细腻!

生:第二段中有“苍然暮色”,太阳应该是一个经常被文人关注的意象,作者连太阳下山了都不知道,说明作者已经完全沉醉在这种景色中了,已经投入了如果是局促不安的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师:刚才我们两位同学都用了“陶醉”这个词,老师很想问一下,你有没有发现在第一段中还有一个“醉”?

生:倾壶而醉

师:你觉得这个“醉”中,柳先生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他是为了掩盖内心的一种不安他内心矛盾,觉得前途无望,内心很颓废,用酒来麻醉自己

师:从“麻醉”到“陶醉”,说得真好如果同学们已经没有补充意见的话,那么我们再回到刚才两位同学针锋相对的两个观点在这里,体现出的是“安”还是“不安”?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交流,时间一分钟

(同桌交流)

师:我们还是请刚才那位同学,你结合大家的意见,反思一下自己的观点,你还坚持吗?

生:我现在觉得应该是“不安”

师:能够告诉我,你改变看法的原因吗?

生:因为他是在公务少的时候出游身为太守,一定是日理万机的,他现在能够闲适地游走,应该是很不安的

师:请注意,柳宗元先生到永州来,他的身份是——

生:游客

师:是这样吗?大家告诉他,是什么身份?

生(纷纷):僇人

师:老师非常希望你能够认真细致地来研读课文请坐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始得”“未得”“安”“不安”的理解,带着我们刚才讨论和探讨的“众山游”和“西山游”之间的区别,自由诵读课文

(全班自由诵读)

师:在课文最后,作者讲到“故为之文以志”,在你看来,作者的“志”有没有更丰富的含义?仅仅是“始得西山”吗?

生:我觉得这里可能还有一种励志,因为之前作者是处于颓废状态,而西山游之后,有一种心灵的升华

师:这位同学认为,这里的“志”有一种升华的味道请大家想一想,这里的升华,是一种怎样的升华?

生:“志”的第一点就是记自己的“安”;第二,作者是从第二段登西山后,居高临下,有很大的志向,就像杜甫在《望岳》里那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重新给了自己一个定位,给自己励志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已经开始探究作者“志”的内容发生改变的原因了他认为作者正是因为居高临下,所以得到了升华或者说,我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西山是不是真的就那么高?到底是什么高?

生:那是一种态度、姿态的高是作者接受了永州的一切,接受了永州美丽的自然风景,接受了永州的人民,接受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他爱上了这个地方他觉得能在这里生活,为这里的人民服务,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师:你的政治觉悟真高(众笑)其实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是自然,是和可亲的自然之间的亲密接触,改变了、升华了、造就了登完西山之后的柳宗元这个时候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在地理课上所认识到的山水,此时的山水已经融入了、饱含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情怀这是刚才我们的同学能够从中体会到的东西,我觉得大家真的很有思考力如果说西山游之后,作者感到“心凝形释”,是自然和人之间的一种无缝的接轨或者说融合,那么众山游之后作者的状态是:心神请大家完成填空

(生思考)

师:想好的同学可以告诉我

生:心散形缚(师板书)

师:能够跟大家解释一下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施施而行”,慢慢走路,没有把心思都用在游玩上,心事重重,与后文“形释”不同,此时作者还束缚于形体上

师:很好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我填的是心麻形醉

师:在作者前后两游之中,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语言表达是否也会随着作者的心境从“心散形缚”到“心凝形释”?我们能在语言形式方面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在文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虚词?

生(纷纷):而

师:是的来,请大家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师出示幻灯片)

第一节: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第二节: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生:我觉得第一节中的“而”多表修饰或者是承接,第二节中的“而”多表转折

师:就读的感觉而言,有什么区别吗?

生:我觉得第一节读的时候,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感觉很紧凑;第二节读的时候就有一点心旷神怡,或者说比较轻松的状态

师:第一节的“而”读来很急、很紧,到了第二段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所以在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一点技术,要稍微拖一拖音,让这种延宕悠长的感觉可以读出来请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这两段话,加深体会

(请一生示范朗读)

师:如果大家已经有这样的体会了,请大家结合《文心雕龙》中的这段话,去寻找和发现语言形式和表情达意之间更多的对应和联系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

(师出示幻灯片)

夫裁文匠笔,篇有小大;离章合句,调有缓急:随变适会,莫见定准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生:我认为前后有一个词是很不一样的,“倾壶而醉”和“饮觞满酌”“倾壶而醉”是直接对着酒壶喝,可以用李白一句诗来说,就是“但愿长醉不复醒”吧,作者想把自己麻醉了“饮觞满酌”是作者心灵的矛盾已经解决了,作者看着山水而得到了心灵的解脱与升华

师:你是从饮酒这个内容的角度来说的还有同学从篇幅的长短和句式的长短上来展开吗?

生:第一节作者在心情不安的时候,就像我们普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不想说太多,所以第一节相对于第二节来说句子比较短第二节作者高兴了,安了,所以句子变长了,景物描写相对于第一节来说也多了,篇幅也变长了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能结合文本,给大家举个例子吗?

生:比如第一节描写景色,“幽泉怪石”就四个字,并没有展开描写而第二节的“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个句子就很长

师:老师觉得你已经理解了“长短”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在这位同学的回答中体会到篇幅的长短、音节的缓急和作者的表情达意是相统一的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体会这其中的奥妙

【执教感言】

课堂的愉悦感由师生共创共享,课堂的美感由师生互动生成虽然是文言文教学,教师似乎更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耐心地等待”依然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在教师的引导和串接下,我们等待学生的发现,等待学生的补充,等待学生的自我修正(真诚地明言学生的不足)只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这份尊重和愉悦,课堂才能更富有实效即使这是一个非常态的“课堂”,上述内容依然是我的课堂追求

“文”与“言”如何有机统一?这似乎是文言文教学最纠结的一个问题本课我试以“宴”字为切入口,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句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前后的“安”与“不安”之情,体悟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有我之境”而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中,寻找有关语言形式(长短、缓急)与表情达意之间的关系是我的大胆尝试对学生来说,这也许有些陌生,但我还是很高兴地“等”来了效实中学学生的“发现”,而我也相信在完成这些“发现”的时候,学生是愉悦的由于比赛时间所限,未能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这些“发现”,这是我执教本课的最大遗憾

【名师观察】

“文”“言”并重

“言”“文”融合

骆老师的教学关注的是文章中立着的人,关注的是作者的内心情怀他透过字词句和文章的写法特点,看到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骆老师这堂课的设计有意识地超越知识教学,往人文内涵的深处挖掘,这个设计是正确的他引导学生思考“始得”的反面“未得”的东西,探究“安”后面“不安”的情怀学生体悟到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安然之心,也触摸到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的不安之情,甚至体会到作者“西山游之后,有一种心灵的升华”

骆老师不是空讲人文情怀,而是引导学生从文言字、词、句及语言形式的认识过程中延伸到对文章精神内涵的理解分析上过去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视点主要集中在“言”,课堂教学与教学检测重在文言字、词、句及语言形式的理解,忽视了作品、作者的精神世界,以为人文是虚的,只要字词句理解了,人文内涵也就在里面了,导致课堂教学有“言”无“文”也有的教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把古文当做现代散文来教学,忽视了古汉语的特点,不教学“小学”知识而骆老师的课堂做到了“文”“言”并重,很好地体现了“言”与“文”相融合的教学特点

这篇游记的题目很耐人寻味骆老师从标题断句入手,讨论“始得”和“宴”,出乎意料地提出了既有“始得”就还有“未得”,既有“安(宴)”就还有“不安”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往深处思考,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接着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安”“不安”有关的句子,这样的对比阅读紧紧贴住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学生顺着他这个导向,找出了“恒惴栗”“心凝形释”“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觉而起,起而归”“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等一些对比性语句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很注意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和落实,比如对于“恒惴栗”和“心凝形释”的追问至此,由言入文到情,学生很自然地就能理解柳宗元游众山时兴味索然,游西山时乐以忘忧的情怀在这个过程中,骆老师不忘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挖掘文本,如抓住第一段的“倾壶而醉”和第二段的“引觞满酌,颓然就醉”的“醉”字来理解作者前游他山时为麻醉,后游西山为“陶醉”的感情变化

骆老师始终关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课上到最后又引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的文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学生的理解很到位,“作者在心情不安的时候,就像我们普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不想说太多,所以第一节相对于第二节来说句子比较短第二节作者高兴了,安了,所以句子变长了,景物描写相对于第一节来说也多了,篇幅也变长了”

骆老师的教学把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课堂从柳宗元《江雪》导入,既温故了旧识,又很好地起到了“暖场”的作用骆老师相信知识真正生成之前,对新情景进行解释、讨论、思考、总结都是很有用的所以骆老师为学生提供加工和运用新知识的机会,学生必须详细解释和质疑所面对的东西从学生活动及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和引导来看,学生活动多达30人次,教师多有追问和较精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骆老师比较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鼓励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如学生对“施施而行”有不同理解时,教师并没有急着代替学生完成思考,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并自我反思纠正

总之,这堂课也如同游山,学生和教师都是心凝形释,与文本冥合,下课铃声响起,学生犹不欲罢

点击显示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4257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