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28、 奇妙的克隆

28、 奇妙的克隆

教案设计   2025-01-07

教学目标:

1.了解克隆的利弊,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

2.了解阅读科技说明文的基本方法。

3.学习说明文的写作。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与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起课文:

㈠作家作品

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有“中国遗传学泰斗”之称。198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2000年获“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称号。

谈家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曾任第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会长,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会长。

自1978年以来谈家桢先后当选为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被美国罗斯福夫人肿瘤研究所聘为高级研究员,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德国康斯登茨大学功勋奖,1984、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8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同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其主要著作有《生物学引论》、遗传与物种起源》、《基因与遗传》、《谈谈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说》 、《基因工程》、《谈家桢论文集》、《谈家桢论文选》、《基因的萦梦》等。

㈡关于克隆

克隆是“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今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

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英国英格兰科学家和美国俄勒冈科学家先后培养出了“克隆羊”和“克隆猴”。克隆技术的成功,被人们称为“历史性的事件,科学的创举”。有人甚至认为,克隆技术可以同当年原子弹的问世相提并论。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克隆人”,可以用来“复制”人,这更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㈢提出目标

二、学习课文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对象,用横线标出说明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标出精彩或精确的说明语言,用批注点明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要求读准字音。

老师指导梳理:

语音:囊(náng) 胚胎(pēi tāi) 蜍(chán chú) 两栖(qī) 繁衍(yǎn) 相(xiāng) 鲫(jì)鱼

说明对象:克隆

说明主要内容:(见四个小标题)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说明方法:(略)

精确或生动的语言:(略)

㈠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结构。

1.理解说明文的整体结构。

⑴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归结每部分的大意

无性繁殖

克隆是什么 克隆的含义

从植物“克隆”到动物的“克隆”

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实验对象的变迁

“多利”的诞生过程

克隆绵羊“多利”

“多利”诞生的影响

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好处 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对防治人类疾病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

弊端:克隆人可能引发道德伦理问题

⑵讨论:本文的结构有何妙处?

明确:作者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从不同侧面说明克隆,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总体上采用逻辑顺序,结合时间顺序。从小标题看,从克隆是什么到克隆的成果再到克隆成果的影响,属于逻辑顺序,介绍克隆成果又是按时间顺序。

从各分看,第一部分,从下定义到介绍克隆成果是逻辑顺序,介绍克隆一词的来历、介绍从植物“克隆”到动物的“克隆”又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第二部分,从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介绍实验对象的变迁总体上为逻辑顺序,介绍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与介绍实验对象的变迁又是以时间为顺序。

第三部分,从“多利”的诞生过程介绍到“多利”诞生的影响是逻辑顺序,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又是以时间为顺序。

第四部分,从好处介绍到弊端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㈡理解说明文表达的中心。

1.找出或概括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即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的事理等内容。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明确:作者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克隆实验、克隆的发展、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并对克隆进行了思考。

三、总结

作者采用拟标题的方式,从多角度介绍了有关克隆的知识、实验与成果,内容具体而富有逻辑性。作者在按一定逻辑顺序说明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还在文中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不仅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有关介绍克隆的文章,思考克隆的利弊。

2.以克隆另一个自己写一篇想像作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克隆的利弊,了解说明文的基本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上节内容,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课文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文的要素及语言。

㈠指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要素

1.精读第一部分

⑴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明确:“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⑵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⑶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精读第二部分,思考“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主要用的是逻辑顺序,结合了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主要运用的是空间顺序,便于突出地反映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主要用的是时间顺序,便于突出这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也便于体现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精神。从科学家的贡献写到实验对象的变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便于将科学家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

3.精读第三部分,思考绵羊多利的出现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轰动?

明确:克隆羊的诞生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同时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4.精读第四部分,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明确: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价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㈡指导学生理解说明的语言

方法指导: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结合来理解,与限制性语言相结合来理解,与说明方法相结合来理解。

⑴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看看它们在表达上有何共同特点:

①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③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④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⑤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⑥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明确:平实准确。用准确的数据表现了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如385天59代、189个、8厘米、三只、247次,不能用准确数据的就用概数,如10微米左右、80多天、几百次等,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此外还用准确的语言对实验作了科学的表述。

⑵指导学生积累下列语言:

两栖: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生活。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 彼此和睦相处,没有什么矛盾冲突。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珍视。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夭折:未成年而死。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永无止境:永远没有尽头。

协调:配合得适当。

⑶将上述词语写150字左右的一段话,要求写出个性与创意: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读写结合,质疑问难。

㈠读写结合

方法指导:可以是提出说明对象的方法,安排说明结构的方法,也可以是正确运用说明方法等。

1. 本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运用小标题分解说明对象,逐项加以说明。

2.这个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内容相对集中,醒目,使说明的逻辑顺序井然等。

㈡质疑问难

作者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另据有关报导,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我国多家媒体曾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2000年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从当年2月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进行克隆人的秘密实验。请谈谈你对“克隆人”的理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意见。

最后老师可从如下方面归纳:

1.科学是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能殃及人类。

2.“克隆人”将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面对“克隆人”的问题,人类自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总结本课所学

㈠指导学生归结本课应积累的语言。

㈡指导学生归结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㈢指导学生总结说明方法的运用。

㈣指导学生思考学了本课在思想观念或为人处世方面有何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课外找一些有关“克隆”或“克隆人”的文章来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广泛搜集材料,较充分了解某一动、植物,然后采用拟小标题的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采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的特征或生长过程。

教学反思

科技说明文是说明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难在学生对说明对象本身的陌生,更难在理解科技术语。因而教学这类文章,一定要尽可能回避术语,让学生把它当成一般说明文来阅读,重在理解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重在积累语言,重在掌握说明文的一般阅读方法,也要注意补充有关说明对象的其它内容,让学生因对说明对象有了较多了解而易于理解。

教学本课,在引入课文阶段,笔者注重通过介绍作者、介绍有关克隆的基本知识与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的第一步,结合课文有小标题的特点,重点指导学生在整体理解上下功夫,并结合说明顺序,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本文的结构。

在阅读教学的第二步,结合本文有小标题的特点,指导学生逐部分理解,力争每部分的理解各有侧重。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最基本的要素。在理解积累语言的环节,首先让学生结合表现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理解本文语言平实准确的特点,也让学生感悟科学家的精神与态度,其次是积累语言,特别注意有创意的表达训练。

在阅读教学的第三步,在读写结合环节,让学生抓住拟小标题介绍的特点,既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也为课后的写作训练奠定基础。在质疑问难环节,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并巧妙地引进相关的课外内容,让学生更深理次地理解科学进步的利弊,以提高其思维品质。

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总体目的是逐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从教学实践看,由于每课时均有一两个激发学生兴趣或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环节,总体氛围绕相当不错。

点击显示
【28、 奇妙的克隆】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4726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