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棵树鞠躬》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向一棵树鞠躬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吹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为了生存,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
望着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默默无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作者:王崇亚,略有删节)
1.本文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
2.本文构思精美,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3.文章开头几段多处着墨来描写砖垛,试简析其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还有哪些隐性的相同之处呢?试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精美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榆树 老人(或:树人)
2.以物喻人(或:象征)
3.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榆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反衬榆树顽强的生命力。(大意相同即可)
4.①生存环境都很艰难;②都没有向艰难屈服,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③都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
5.示例一: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理想不能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只能让自己走向灭亡。
示例二: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能有所作为,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
示例三: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