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1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具船欲遁去 阴:暗中,暗地
B.赏罚必信。 信:坚信、相信
C.劝民耕种。 劝:鼓励、劝勉
D.珍宝山积 山:名词作状语,像山一样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汉从之,乃示弱挑敌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B.见堪志操,常嘉焉 于是余有叹焉
C.成都既拔 君既为府吏
D.郡界以静 斧斤以时入山林
17.下列各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吏民皆乐为用
A.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战死城下
D.若属皆且为所虏
18.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能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在关键时候帮吴汉出谋划策,进驻成都后安抚人心,受到百姓官吏的称赞。
C.张堪率兵入成都后,首先派兵加固了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一和皇上说明,没有半点私心。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
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2)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3)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
参考答案
15.B
16.C
17.D
18.C
19.
(1)张堪听说后,赶紧前往拜见了吴汉,陈说公孙述必败,不应(在这个时候)用退兵的计策。(计分点:闻,听说;驰,赶紧,很快;说:陈说。)
(2)渔阳太守张堪过去在蜀郡时,他的仁爱能够惠待下属,威严足可以讨伐奸贼。(计分点:昔:过去,从前;惠:施恩,惠待;威:威严;讨:讨罚。)
(3)正准备征召张堪,恰逢他不幸病逝。光武帝为他深深地哀悼、叹息。(计分点:方:正;征:征召;会:恰逢,碰上。)
【解析】
试题分析:
15.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B项“赏罚必信”,信:讲诚信,诚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16.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C,时间副词,已经,或“……以后”。A,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B,代词,代张堪;语气词,也可作兼词。D,连词,因而;介词,按照。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每一种句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例句是被动句,“为”介词,表被动。D为被动句,“为所”表被动,与例句相同。A为判断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省略句,省略主语和介词。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18.本题解答要求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可以根据选项中罗列具体材料,从中筛选。也可以根据选项中的观点对应题干选择。C项,文中无“派兵加固了城防,检阅军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