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11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稿
教学目标:
1、通过辨别不同偏旁来区别形近字、在熟字上添加偏旁等方法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通过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比较笔画的长短、重点指导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后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等理解本课不理解的词语,如便、惊讶 、包、微颤、热、浑浊、温情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概括段意、梳理事件等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4、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如,便、笑而不语、包住、微颤、热、微微一颤,)动笔书写、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内在的情感,了解在倾斜的伞下外公对孩子的深沉的爱以及在 感受到孩子的对自己的关爱之后的内心的激动。
5、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外公对我的爱、我的惊讶,我的困惑之情、外公内心的激动。
6、通过比较去掉第二个故事与原有故事后达成的效果,感受作者的深意:长辈关爱孩子并不稀奇,关键还要孩子学会关爱长辈。(考虑中:这个环节是否需要?)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教师板书“伞”,请学生观察这个字,
师:我们来观察这个“伞”字,你能从这个字的结构和笔画,看联想到什么?
(“伞”上面的“人”好像张开的伞面,撇和点好像撑开的伞骨,中间的竖就像伞柄。)
教师追问一句:你能不能从这个字中看出我们怎样打伞?实际生活中我们又怎样打伞呢?
(引导学生说出:人们要直直地拿着伞。)
一、 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请学生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之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产生?
预设:倾斜的伞下有谁?是怎样的故事?伞为什么是倾斜的?
二、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掌握情况。依据课堂的情况指导重难点,
1、 指名认读:笑眯眯、困惑、丹丹、微颤、泪光点点。
2、 教师询问学生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
预设:
(1)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笑眯眯”。
师:看到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人们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师:那么,在课文里是谁笑眯眯地?
出示学生读的课文中的句子,请学生读出外公笑眯眯地样子。
(2) 顺便理解“困惑”。
师:在这部分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联系上下文理解困惑。师:我们看看,在这个故事中发生了什么?
请学生读“伞歪了”和外公的“没歪呀”,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告诉学生:这就是困惑。
请学生读出自己的困惑。
(3) 微颤
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微颤”的字面意思。师:来给这词语中两个字分别组一个词吧?这就是微颤的意思。
师:课文中哪里有微颤?
学生读,教师顺便出示。
了解课文中微颤的行为:读读这句话,你能读出微颤的感觉吗?
师:课文里还有一个有“颤”的词语,能找到吗?
(4) 顺便理解“微微一颤”。
师:从字面上能不能找到“微微一颤”和“微颤”的区别?
请学生示范“微微一颤”的动作。
在语境中理解“微微一颤”。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哪里有“微微一颤”?
师:在这句话里,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外公?
(5) 顺而理解“泪光点点”。
理解字面意思。师:泪光点点是什么样子?
指名读这句话,体会外公的心理。师: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外公,通过这样的表情,能不能尝试来体会他的心理?
读出这样的外公。
三、 读课文,概括自然段的段意,如果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提出来。
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想一想,倾斜的伞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果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第一段,(略)。
第二段,
1、在句子中运用更换词语的方法理解“每逢、便”。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挽”的意思,体会我和外公之间关系的亲密。
3、在第二句话中,你还看出了什么样?
4、概括段意:这段说的什么?
第三段,
1、说说我惊讶的原因。
2、通过句子的对比,“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变了”和
(1)“外公头顶本来是墨绿色的天空,”
(2)“外公头顶也应该是墨绿色的天空”的意思一样
从而体会这更让人惊讶。
3、读出惊讶的感觉。
4、概括段意。
四五六段
1、指读,概括段意。(注意:如果学生提出不理解笑而不语,就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如果学生不提,直接概括段意。)
七八九十段
1、可以请学生自己先看看,有什么感受,通过读出来。
如:仿佛看到了衣服湿透的外公;觉得孩子很懂事;孩子着急让外公擦擦等。
2、教师提出“包住”:用动作演示,用纸“包住”橡皮,让学生想象这句话中“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包住了”就是这个样子的。
3、概括段意。
十一段,概括段意。
回顾第一件事,可以针对问题来梳理。
第二件事
十二段,
1、指名读。
2、师:你们在这段发现了什么?有三个“仍然”。
3、读清楚。
4、概括段意。
十三、十四、十五段
1、理解“热”。
2、概括意思。(外公告诉我伞歪了,我发现自己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心热了,外公很激动。
回顾第二件事。
四、 整体感知。
师:现在,你能不能说一说《倾斜的伞》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顺便指导“倾”的写法。)
交流简单的感觉,理解“温情”。
第二课时
五、 回顾故事内容,交流读后的感受,请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为什么说这把伞是一把充满了温情的伞?
六、默读,勾画。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温暖、感动。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勾画出来。注意: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句子。
七、交流的时候,按照顺序来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师:我们看,这就是《倾斜的伞》中的作者,让我们和他一起回到童年(出示小女孩的图片)。先来感受第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小女孩的形象可爱怡人,让人心生怜爱之心,从而理解外公的心理,为学生获得了形象的感受。)
1、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
(1)去掉“每逢、便”,引领学生体会我在外公心目中的重要性。
(注意:一定要给学生读、思考的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掉前后的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孩子在外公心目中的重要的地位。)
(2)引领学生入情。师:外公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他可能在做什么?(写字、画画、买菜、下地锄草等,甚至于腰疼、腿疼等)
(设计意图:这里采用的教师问,学生回答的循环往复的形式,让学生在体会外公做不同的事情,下雨时也总是放下,心里想着孩子,体会孩子在外公心目中的作用。)
师:可是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他都会……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公觉得孩子最重要,为了孩子可以放得下所有的一切事情。
请学生读出感觉。
2、外公笑而不语。
师:想一想,如果外公说话,会说什么呢?现在,大家都是故事中的外公,我要现场采访一下,您为什么要把伞歪向孩子?
学生作为故事中的外公,想象,教师现场采访。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转换角色,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才能深刻体会主人公内在的心理感受。)
听了外公的话,懂事的孩子一定会——
学生谈论。
师:所以,外公在这里笑而不语。这真是——一片爱心藏心里,笑而不语情谊深哪!
读出你的感觉吧!
3、7——9段的对话。
师:读读这句话——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包住了。你仿佛看到了一把怎样的伞?在这里,我们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语?
请学生自己说一些词语,如罩、盖,读读感觉一下,体会一下“包”的含义深厚:这包里,不仅是外表的外公宁可湿透了自己也要保护孩子的爱心,还有外公的一片爱心。(注意:罩,盖都是部分,不如“包”严实,封闭的好)。
(设计意图:由“包”进入画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其他的词语来比较,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感受,寻找不同的动词之间的细微的差别,深入体会“包”背后的蕴含的情感。)
师:结合生活想一想,大伞是硬的,能把我包住吗?包住我的,还有什么?
师: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觉?想一想他们会怎样来说这些话。
分角色读这部分的对话
师:转眼间,我已长大,而外公却日渐苍老。他的腰弯了下去,他的背不再那么直,他的腿脚不灵便了,他的白发稀稀疏疏。你从哪里受到了感动?
4、“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体会外公微颤的原因。
引导学生练习12段来读懂微颤的原因。指名学生读12段。
教师重复:仍然能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练习上文读懂“微颤”的原因。)
多么熟悉的一切呀,这让外公想起了——
引向对以前的回忆,交流曾经感动的地方。
师:如今,看到这把歪了的伞,外公的心理真是——
让学生说感觉,并且读出来。
5、师:还从哪里受到了感动?
“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师:我们上节课知道了这里的“热”是( )的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心热了呢?在读之前,先回顾一下:
多年前, 到如今,
我还幼小, 我已长大。
那一把倾斜的伞 这一把倾斜的伞,
包住了我, 包住了您,
使我不被雨淋湿。 我宁愿被雨淋湿。
外公, 外公,
我亲爱的外公, 我亲爱的外公,
您的肩膀却总是湿透。 我能够( ),
这一切, 我能够( ),
我全都看在眼里。 我知道我长大了,
我心理真( )呀! 我怎能不心热呀!
请学生自己读读这首小诗,并尝试着填写其中的两句,读。
6、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的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师: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微微一颤”就是微颤的意思,那么,我们把“微颤”放到这里好不好?放进来读读,感觉一下。
引导学生体会“微微一颤”是一次,是外公有话说。
师:想象一下,此时的外公心中一定百感交集,那么,他想说什么?先想一想,写下来。
学生动笔写作,交流,适时评价。
7、再听教师读一遍这个故事,想一想如果去掉第二个故事,行不行?
八、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周围的孩子听,并谈论听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