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的意思及故事
基础知识
2025-02-04
【成语】:
沆瀣一气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解释】:
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举例造句】:
日本入侵者和伪军沆瀣一气,镇压抗日英雄。
【成语典故】:
唐代盛行科举制度,当时的读书人都争着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就能做官。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 875 年) , 在京城长安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考试, 许多读书人纷纷来到长安应考。考生中有个人名叫崔瀣,颇有才学。 主考官崔沆连日批阅考卷,批到崔瀣的卷子,大为赞赏,连声叫好。发榜那天,许多人围榜观看,有的还高声地念着名单。突然,有个人向站在他身旁的崔瀣连声道喜,原来崔瀣榜上有名,考中了。 按当时规矩,科举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崔瀣不免要以门生的身份,郑重其事地前去拜谒“恩师”崔沆。 真是巧得很,主考官叫崔沆,门生叫崔瀣,这“沆瀣”二字,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气、雾露, 如今刚好在两人的名字上合到一块,实在难得。一时,许多人聚在崔府门前,看个热闹。人们指指点点,津津乐道,于是,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本来这是一句玩笑话,并不含贬义,崔沆、崔瀣也不存在营私舞弊的情况,不过后来有人听说崔瀣中举后很快就得到很好的官职,遭到他人质疑,于是便把“沆瀣一气”的说法暗指他们俩后私人关系。渐渐地,"沆瀣一气“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一个含贬义词的成语。
点击显示
【沆瀣一气的意思及故事】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锡林郭勒大草原知识点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复习知识点:诗两首
标点符号练习题附答案
热火朝天的同义词
依样葫芦的反义词
2016年中考语文必背词语解释短小精悍等
2016年中考作文备考必备:爬山也能学作文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成语解释
面和意不和成语解释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及翻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1563/
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