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教案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课文。本课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九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总分总”结构行文的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的。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在自学与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并诉说自己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总写句“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四、教学难点: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五、教学用具:山海关的相关图片、自制的长城内外示意图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吗?
生:(自由说)
师:你对山海关了解多少?
生:(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山海关)
师:同学们,毛主席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一起认真领略一下长城当中最著名的要塞山海关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初知全文。
1、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词,请学生板演字音、组词,示范朗读。)
3、指导学生积累成语。
名不虚传 气势磅礴 广袤无垠 干戈扰攘 浑然一体 捍卫忠贞 慷慨悲歌
4、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5、四人小组自由读文章,讨论:那些地方读懂了?(师生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
2.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①作者是怎样赞颂山海关的?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课文按什么结构写的?
讨论得出: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
③进行分段,并简要说说段意。
总起赞叹山海关→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动人历史→歌颂山海关
四、感悟山海关的威武风采
1、了解作者的总体感受。
老师:读了本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山海关非常雄伟非常壮观(展示山海关的各种照片)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学生: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老师:大家齐读一下这两句话,要读出气势。
老师:作者首先看到了一座威武的雄关!这一声惊喜的赞叹,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大家看这里三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流露出作者什么的心情?
(出示句子: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是名不虚传!)
学生:激动,心潮澎湃
2、了解山海关的城楼。
老师:山海关有着怎样的特色会使作者激动呢?(指导学习了解城楼)
学生:有雄伟的气势,有险要的地方,还有一个很大的牌匾。
老师:对,这块匾额长5米多,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现在我们就再回到课文中看看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3、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
老师:同学们刚刚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山海关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呢?
(教师出示自制的山海关示意图,学生标出关名)
学生: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山海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老师:请同学生在相应的地方用文中的成语概括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出示自制的山海关示意图,学生在标出的关名处写上成语)(广袤无垠的塞外草原,逶迤翻腾、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碧波万顷、苍茫无垠的渤海)
五、品评动人历史
1、老师:同学们再次回到文章中来,品味一下当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出示文章第六第七自然段)
学生:精神振奋,心胸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
2、站在这雄关之上他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
老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排比的修辞手法
老师:这么一个长排比句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学生:作者喜爱山海关,站在上面激动万分
3、而后作者又做了什么样的联想?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之上,身披盔(kuī)甲,手执金戈,站立在这威武的雄关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体会到作者的爱国情感。
老师:可见山海关的历史作用就是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疆土!
老师:(出示第八段的两个反问句)接下来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反问
老师: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如果改为陈述句,语气会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试试改一下。(学生互动改句子)
六、颂读体验赞美之情。
老师:经过刚才同学们的尝试大家发现反问句的感情更强烈,这烘托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慨呢?
学生: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祖先的敬仰之情,以及作者的爱国之情。
老师:请同学们怀着对古代英雄祖先的敬仰之情读一下最后一段。山海关至今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这就是山海关现在的作用。(大声朗读最后一段)
师:“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中的“伟大的体魄”指什么、“忠贞的灵魂”又指什么呢?(出示句子)
生:(讨论后教师评析)
七、拓展延伸,表达满怀豪情。
1、畅谈感受。
老师: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也站在山海关面前,你面对山海关最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啊!山海关我来了!山海关你比我在课本上学的更雄伟,更壮观!……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虽然山海关走过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历经了许多战火纷争,但是它却巍然屹立在祖国的东北方。今天我们再看山海关,它在国人心中以不仅仅只是一个雄关,而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在历经了种种磨难后却依然奋进的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能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亲身感受山海关!
2、创设情境当导游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就当地的一名导游,你将要向游人介绍这雄伟的山海关,请你先写一篇山海关的导游词,我们将评选择优秀导游。
教学反思:
《山海关》是(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是结合课文重点段落深入感受山海关的“伟大体魄”与“忠贞灵魂”。 理解“伟大的体魄”指什么、“忠贞的灵魂”又指什么是本课的难点。由于我们农村学生对山海关的感性认识较少,其加上复杂的关名、位置,又成了学生理解的又一难点。针对实际情况我做到以下几方面:
1、用好直观图片。充分利用山海关、长城的图片让学生对山海关的认识与了解就进一步加深了。
2、自制示意图。本课中的理解山海关的险要时,尤其在对地名的了解更是困惑,而通过自制山海关在长城内外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再让学生填写地名与填写相关的成语又对理解本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有效的朗读。
对于如此的美文,通过朗读来理解是十分有效的。本课中,我采用让学生读重点段、关键句的方式,使朗读更加有效。
4、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是枯燥的,只有恰当地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学才会更有意义。在本课中我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了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辨别修辞手法和理解关键词语的训练,使本课更加实在。
当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时间的合理分配、词语的解释等还是不够。我将不断总结,改进方法,力争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