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

教案设计   2025-01-0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 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理解题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然后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1:出示图片,认识弓箭 弦)做一个射箭的动作。

3、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胆量接受挑战吗?“惊弓之鸟”中的“鸟”指的是什么?(大雁)出示:

( 课件2: 大燕 大雁 判断哪个对, 随后出示大雁图片)问:你知道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群居生活对,大雁喜欢过群居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居住在水边,成群结队地展翅高飞)

“惊”是什么意思(惊吓,害怕)之:的 “惊弓之鸟”的意思是:A、害怕弓箭的大雁。B、害怕弓弦响声的大雁。

4、谁能用简单的语言复述一下这个成语故事,其它的同学可以在心里默默和她一起完成。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过渡:看屏幕,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效外去打猎。

(课件3 出示课文插图)

你从图上能看出谁是更羸,谁是魏王?请说出你的理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2、引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开书找一找,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指名读: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课件4 演示一只大雁在飞,边飞边鸣。 出示句子,指名读)

(看到这样一只大雁,你会想到些什么?老师想把“鸣”换成“叫”好不好 课件)

(2)过渡:更羸似乎也想了很多,并且瞬间就做出了这样的推断:

(课件5 出示句子: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指名读。有关联词语,做上记号(只要-----就),练习说话。

师:魏王的反应是(课件5出示句子:“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如果,在“说”和“问道”前面加修饰词,想一下加什么最符合两个人的心里(课件5变成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信心百倍)地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3)、指名读。师过渡:接读:更羸彬彬有礼,谦虚地说,请让我试一下。

设疑:更羸成功了吗?

3、引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件6出示文字: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评 价 :大雁 掉下来了吗?可我没看见呀?你刚才读的时候,弦声不够响,大雁没听到,所以没掉下来。生再读了一遍,这次,他强调了"嘣"的一声响)

师:这么响,我都被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了。

(3)读了这段话后,你们有问题吗?

老师也有个问题想问:这段话中有两个"直",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课件7出示课件做选择 两个直字)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大雁直往上飞"中的"直"是"拼命"的意思;"直掉下来"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你们猜一猜,当那只刚受过伤的大雁听到弦声时,它心里想什么?

完成板书

飞↗ ∣

怕↗ ∣

“嘣”↗ ↓

直掉

师: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看来这一次更羸高明之处不在于拉弓,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4、分角色读(6------9段)

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角色读一下6到9段。注意扮演哪个角色,就得像哪个角色一样说话。(课件8出示:惊弓之鸟 大吃一惊 两个惊意思一样吗?)

5、研读9段

(课件9出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默读这段话,思考,哪些是更赢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更赢分析到的。哪些是更羸得出的结论。指名回答

(2)完成课件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分析: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结论:不用箭 只拉弓)

(3)出示句子:

(课件10: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A.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B.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仿照句子说一说: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4)我们再看:

(课件11:出示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放在句中自由读。

6、研读一自然段

师: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结合实际、拓展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 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的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3、 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4、教师小结:大雁自己吓到了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5、像这样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成语故事》。认真阅读,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板书设计:

裂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飞↗ ∣

怕↗ ∣ 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嘣”↗ ↓ 结论:不用箭 只拉弓

直掉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后记:

今天上午第一节,上了这学期全校的第一堂公开课。课堂上看似毫不紧张的我,面对那么多老师,其实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最紧张的时刻不是课堂上,是昨晚吧,写了一篇比较轻松的文字,稍微缓解了一下。

躺在床上提醒自己尽量不去想,但教学的各个环节依然像放电影般在脑海里闪现,好不容易睡着了,可4点半又醒了,后来的时间担心睡过了头,一直迷迷糊糊的。上过N次这样的课,还会如此这般,怪好笑滴。

还好,课结束后,他们的评价还不错,我也算完成了一项任务,但我心里最清楚这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休息两天后会认真做一个反思的!

点击显示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3230/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