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
教学分析
2025-02-21
《狐假虎威》是一则流传了千余年的寓言故事。在课堂上,它被无数次地演绎成这样一个结论: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借助强权哄骗恫吓人们的现象,勾画了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却仗着小聪明借势欺人者的狡猾嘴脸。于是,在文本中,狐狸成了狡猾的象征,成了仗势欺人现象的形象代言人,多少年来没有人提出异议。
然而,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它借老虎的威风干什么?是为了吓跑百兽而满足它的虚荣心?还是别有其他的意图?文本中有这么一段叙述:“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请注意“寻找食物”这四个字。这个极其普通的文本信息后面隐藏着什么?显而易见,狐狸作为一种食物被老虎捕获,它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大难临头,狐狸该怎么做?坐以待毙,还是自我拯救?狐狸面临着无可选择的选择——假虎威以自救!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闪烁着狐狸生存智慧的光辉!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对主人公形象的价值判断,均来自于文本。文本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提供给教师,其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复原文本情感思想进行道德教育,还是为学生构建思维发展的平台?教师也面临着一种选择。
新课程告诉我,请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点击显示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1】相关文章
《大道之行也》学法导引
唐诗鉴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诗歌鉴赏
《春》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教学理念及设计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杂谈
《天安门广场》练习评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稿(二)
构建语文教育的情感_语文论文
苏教版《海伦 凯勒》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4584/
上一篇: 背诵分类指导初探_语文论文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