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杂谈
教学分析
2025-02-21
〖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延伸拓展、激发兴趣:
这里的拓展延伸不单指语言方面的运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文学知识文化素养方面的延伸。如教《〈论语〉十则》时,课本中对孔子与《论语》的介绍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这未免太简单。对于这样的文学巨人,文学巨著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是完全必要的。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向同学汇报交流,让学生从非语文教材的途径得到的有关孔子的各种传说、评论等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使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比较准确、比较丰满的印象,组织学生对“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正涵义进行一番论证。此举不但引导学生进入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随之活跃起来。
点击显示
【《〈论语〉十则》教学杂谈】相关文章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
说“三”道“四”话常识_语文论文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要精挑细选
构成语文教学风格流派的教师素质和修养_语文论文
让语文课堂美一点
晚上的“太阳”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的宏观控制与单元教法
搭石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5109/
上一篇: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