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逻辑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逻辑分析

教学分析   2025-01-27

选自《战国策·齐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劝齐王纳谏除蔽一事。说明治国之道。全文逻辑性强,试作分析如下。

全文分三个逻辑段。第一逻辑段,写讽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从妻、妾、客的恭维话中,悟出了受蔽之因。第二逻辑段,写讽谏的内容:以己事推王事,指出“王之蔽甚矣”。第三逻辑段,写讽谏的结果:齐王纳谏,群臣进谏,各国来朝,齐国强盛。

第一逻辑段。起笔“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联言判断,从身高、体形容貌两方面言邹忌长相美,为下文邹忌与徐公比美张本。

接着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妻言“君美甚”是一个肯定判断,与反问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连用,写妻夸奖邹忌美于徐公。接着用一个肯定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以“齐国”、“美丽”两个概念来限制概念“者”,极写徐公美,既为下句“忌不自信”铺垫,又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邹忌与徐公孰美?”这一悬念,引人入胜。再写邹忌问妾、问客,答话均言邹忌美于徐公。至此,邹忌不再是“不自信”了,这里有个推理过程,其逻辑结构是: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所以,徐公不及邹忌美。(省略)

这是一个省略结论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推理,正因为这一推理已在邹忌脑海里形成,所以邹忌就不再是“不自信”了。

接着文章又起一波:徐公来,邹忌视彼视己,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这里有一个省略结论的完全归纳推理,其逻辑结构是:

孰视徐公,自以为不如。

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

所以,邹忌不及徐公美。(省略)

这就以“视彼”、“视已”的客观事实对“比美”作了完全归纳推理。这一推理的结论“邹忌不及徐公美”与上一推理省略的结论“徐公不及邹忌美”正好是一对矛盾判断。这两个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邹忌尊重客观事实,确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样用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推理得来的具有或然性的结论“徐公不及邹忌美”就被用完全归纳法得来的可靠结论“邹忌不及徐公美”推翻了。

为什么众口一辞的竟然是虚假的呢?邹忌暮寝而思之,找出了原因。邹忌自言自语说的一番话是一个科学归纳求同法的推理,其逻辑结构是: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美我者,蔽我也。

所以私我者、畏我者、欲有求于我者,皆蔽我也。

邹忌悟出了这一道理,触发了对齐王的讽谏。

第二逻辑段。邹忌入朝讽齐王纳谏:邹忌的讽谏用了类比证明法,其逻辑结构是:

论题:王之蔽甚矣。

论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论证: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而蔽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所以,王之蔽甚矣。

邹忌运用类比证明法,以家事比国事,说明广开言路,兼听则明的道理。

第三逻辑段。齐王听从邹忌的劝告,下令纳谏,又是“善”,又是“乃下令”如此心悦诚服、从善如流,蕴含着齐王的思维过程如下:

若不广开言路,则吾蔽也,

吾不能蔽,

故吾广开言路也。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否定倒推式。齐王纳谏的结果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各国来朝,齐国强盛。

综上所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灵活运用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证明等方法,充满了逻辑力量。

点击显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逻辑分析】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602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