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一、 教材简介:
课文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二、 目标预设:
1、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三、重点、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进一步感受郑和远航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2、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自主探究。本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录象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充分领略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五、设计思路: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创设情境 → 提出问题
↓ ↓
点拨指导 → 自主探究
↓ ↓
点评疏理 → 交流汇报
↓ ↓
设计应用 → 训练实践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启发质疑
1、 读新词:
派遣 身材魁梧 健步 抱拳 浩浩荡荡
赠送 扶老携幼 瓷器 珊瑚 惊叹不已
呼啸 奔腾咆哮 撕咧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2、 这些新词每组都描绘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中的一个场景,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3、 大家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呢?(播放郑和远航的录象片段)
4、 引导质疑:这节课,你最想知道有关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教学环节采取复习导入,激发质疑,整理归纳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化“编者的思路”为“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自主选择、认真研读
1、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一段,然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认真研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
A“扬帆启航”
(1)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整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雄伟壮观)
(2) 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扬帆启航时的壮观场面?
a苏州府刘家河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抓住“人山人海”“无数”体会场面的壮观,并随时指导朗读。)
b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抓住具体的数字体会大船的雄伟壮观,并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宝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3) 在这部分中,郑和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齐读,抓住关键词体会交流(威武雄健)
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大家想想,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船队)这是一支怎么样的船队?带领这样一只船队远航,郑和内心会怎么想呢?再读,读出郑和的威武雄健。
映入眼帘的还有什么?(送行的群众,宏大的场面)这么宏大的场面,这么多的送行人,让郑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会怎么想?再读,读出威武雄健。
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未知的前途此时此刻,郑和又会想到什么呢?(吉凶未卜)这影响了郑和远航的决心了吗?是呀,你看,他——,你听,他——,
就这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威武、自信、决心、庄严)
全班齐读
B“友好交往”
出示: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1) 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与各国人民亲切友好的关系。
(2) 相机理解“惊叹不已”,并启发想象当地老百姓会怎样赞叹。指导感情朗读。
(3) 填空:
从这段文字中,我了解了郑和远航给各国人民带去了 ,给祖国带回了 。
C“战胜凶险”
出示: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 郑和在远航中遇到了哪些凶险?此时,你的脑海中涌现出了哪些成语?你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险境表达出来吗?
(2) 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呢?相机理解“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等词。
(3) 在远航中,郑和还可能遇到什么凶险?他又会怎样克服?用上“当……时,郑和……”的句式说一说。
(4)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你觉得出郑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畅所欲言)
(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齐读第一段,进一步感受郑和远航的艰难及郑和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4、同桌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并指名复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自主探究,留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集体交流中,学生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直抒胸臆,积淀情感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感受到郑和远航的艰辛,也被郑和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深深震撼。然而——(教师引读)
1、出示: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一共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请大家关注这段话中的数字,从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集体交流)
2、补充阅读:
1433年,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明宣宗赐葬郑和于南京牛首山南麓,终年62岁。
87年之后,哥伦布两只小船200多人发现了美洲,114年之后,麦哲伦3只小船300多人发现了好望角。
齐读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
3、此时此刻,我想你的心里一定很不平静,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a、说一说。请你从以下的对象中选择一个,倾诉你心中的感受。
(1)郑和,我想对你说……
(2)祖国人民,我想对你说……
(3)我想对自己说……
b、同桌练说。
c、集体交流。
【新设计意图: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当学生满怀激情地复述完课文,进一步认识了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后,心中一定充满了对郑和的敬佩,也充满了对我国古代人民有如此伟大壮举的民族自豪感,甚至有了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此时此刻,让他们直抒胸臆,学生乐于表达,也易于接受,思想情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熏陶。】
(四)探讨写法,仿效写作
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其余几次则一笔带过?
1、 小组讨论
2、 集体交流
3、 教师总结
4、 学习写法,练习写作
以“我的启蒙老师”为话题,通过二三件事有详有略地写一写他(她)对你的启蒙教育,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附板书:
郑和远航
威武自信 敢于探索
亲切友好 传播友谊
镇定自若 勇往直前
鬓发全百 鞠躬尽瘁
航海先驱 功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