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课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课后练习   2024-12-01

内容预览: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殆( ) 辄( ) 环谒( ) 辔头( ) 宦游( )

2.填写: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⑵成语“择善而从”是根据《论语》中哪一则而来的?

⑶元方驳斥来客的两个句子是:。

⑷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的一个语句回答)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⑹《诗五首》的五位作者中,属于晚唐时期的诗人有 、 、 。

3.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张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王勃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寄人》 刘禹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

⑵学而不思则罔(罔:)

⑶友人惭,下车引之(引:)

⑷宁可以急相弃邪(宁:)

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

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

⑻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阑:)

5.译句。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⑸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孔子提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7.《〈论语〉六则》中的有些话已成为成语,请举出两例:

8.《伤仲永》一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9.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10.《木兰诗》一文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可以分为 、 、 、 四个部分,全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

1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点明了和,其中已隐含惜别的意思,气象雄浑开阔,为全诗奠定了的基调。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说说你的感受。

⑴风烟望五津

⑵病树前头万木春

13.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⑶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第二部分:

(一)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⑴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

⑶学而不思则罔 ()

⑷思而不学则殆()

⑸默而识之()

15.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⑶默而识之()

1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与“华而不实”中的“而”意思相同的语句。

17.翻译下列语句。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8、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 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问女何所忆( )

②旦辞爷娘去()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0.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21.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什么内容?

22.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23.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第三部分: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

⑴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⑵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一些。

⑶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题答案

1.略

2.⑴思而不学则殆。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⑶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⑷不使学⑸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⑹李商隐、郑谷、张泌

3.略

4.⑴可以把他当作⑵迷惑不解⑶拉⑷难道⑸当宾客对待⑹买⑺不要做⑻栏杆

5.略

6.略

7.温故知新、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等

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9.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等等。

10.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时间

11.送别的地点、杜少府上任的处所、乐观开朗

12.⑴这里写的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之中望到五津,为下文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⑵名词作动词用,表现了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景象。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慨。

13.略

14.略

15.⑴代所学知识⑵代孔文子⑶代学习所得

16、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⑴温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是可以做老师的。⑵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当我的老师。

18.AB

19.①思念②早晨③只

20.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21.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22.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23.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24.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诓歌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

......

小编寄语:欢迎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点击显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7860/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
  • 课后练习
  • 暑假作业
  • 寒假作业
  • 家庭作业
  • 考前练习
  • 总复习
  •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