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

教案设计   2024-12-2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作者的描写感受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简要询问学生“五一”长假旅游的情况,指出自然风光秀美的旅游区一般是人们的首选,教师谈谈自己的旅游感受,并出示在富春江拍摄的照片,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与朱元思书》是南北朝时梁代文学家吴均写给朋友的书信,虽然现在所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形式,但是由于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因此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板书课题、作者)

二. 解题,简介作者 “与”,给。“书”,信。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赞赏识,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当时的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吴均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终年51岁。

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句中停顿。(见书)

四. 逐段梳理:① 单个字解释,教师字字落实,并整理文中词语用法。②请学生翻译该段。(短段落一人完成,长段落分数人完成。)

五. 翻译

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与远山相接,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风景。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这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水中游动的鱼儿和水底细小的卵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都一览无遗〗。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势如奔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阴森森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顿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山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个不停,猿猴千百遍地啼叫不绝。那种像鸢高飞冲天一样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中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山谷中由于)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山谷中)有时也可以见到(从枝叶的缝隙间漏射下来的)阳光。

六. 课文分析、板书

在解决了字词解释和课文翻译的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分析课文。

1. 请同学们看“阅读重点”,了解本文的学习目的——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富春江山水的特点有层次地进行描写,来体现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的。

2. 结合翻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的总体结构。

〖明确〗本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进行概览性的总写,接着分写山水之奇异: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3. 我们先来分析总写部分(即§1),看看作者交代了哪些内容。

① 首先以对偶句开篇,从天山相衬的大处(整体)着笔,写登舟远眺的总体感受,描写了一幅清秋季节的广阔景象,体现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舒展的心情(景中含情)。

② 接着作者用两句记叙性的语句点明自己是乘兴游江,赏玩风景,故任凭小船随意飘荡,全不在意,明显地流露出轻松愉快的心情,虽未直接描写人物形象,但似乎可以想见作者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并且从侧面体现了自然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③ 虽说是“从流飘荡”,但并非毫无目的,总写部分的最后一句点明了舟行的路线,表明作者是溯江而上【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上游】,并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来概括富春江这一段游程的特点,极尽其赞叹、倾倒之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后面的全部文字由此引发。

4. 作者是如何进一步展开描写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奇丽山水的呢?

下面让我们通过完成表格来分析分写部分(即§2、§3)。

总写 分写

山/水特点 表达 方式 描写

角度

表现手法(修辞方法)

异 水 §2

水皆„„见底。 游鱼„„无碍。 清(静态) 描 写 视 觉 正面、侧面 描写相结合

夸张、对比 动静变化 描写结合 形成对比

急湍„„若奔。 急(动态)

对比、比喻

奇 山 §3 夹岸„„成峰。

高、奇 描 写 视觉 运用想象,化静为动, 拟人

虚 实 结 合

泉水„„无绝。 听觉 以闹写静,对偶、排比 鸢飞„„忘反。

抒情 议论 产生联想,以抒心志, 排比、对比 横柯„„见日。

描写 视觉 补充渲染,以景结情

表格补充说明:

(1)§2分两个层次极力描写富春江水的不同形态,说明水之“异”。

A. 第一层写水的静态,突出江水的清澈和深邃。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水的清和深;“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通过具体事物,用动静结合的画面从侧面体现水的清。

②此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相辅相成的,惟有水清和水静,才能知道水深,才能看到“游鱼细石”;水中游鱼,水底细石,历历可见,水之清澈亦不言而喻。

B. 第二层写水的动态,突出江水的湍急。 通过对比和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江水迅急奔腾的气势。

C. 这一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反映出江水动静变化的不同形态,而且全面展示了富春江水的特色【水势多变:有的地方江面开阔,江岸平缓;有的地方江面狭窄,江岸陡峭】,体现了江上风光的丰富多彩。

D. (从写作技巧上讲,这样写能显示出作者感情色彩的变化、场面气氛的变化和文章节奏的变化。)

(2)§3分四个层次极力描写两岸群山和山中景物,说明山之“奇”。

A. 第一层写仰视所见的山势之高、之奇。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的树木,可见山色之青葱;舟行江上,山形随着远近正侧的位置不同而变化多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仿佛是活动的,因而】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它们生命的活力、非凡的气势。

B. 第二层分写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

① 作者转换角度,从视觉感受写山之奇——奇妙的音乐世界。

② 作者这样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实际上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③ (工整的骈语本身具有的语言形式的韵律美,更加强了所描写音响的天然韵律美。)

C. 第三层写作者通过沿江见闻而产生的联想,抒发了自己的心志。

① 作者触景生情,由观赏山水之美联想到关于仕途进退的人生态度的变化,认为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启盼仕途腾达的人也产生隐居之想。

② 这一层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③ 前面极力描写山水景物之美,为这里的抒情(虚写)作了铺垫,提供了依据;这里的虚写通过说明大自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又进一步烘托出前面所写的山水的诱人魅力。

D. 最后一层又回到写景上,补写(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

照应上文的“寒树”,表现出山峰上树木的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以景结情,让人回味无穷。

七. 主题

本文通过抒写行船游江的见闻感受,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心态。(抒发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期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八. 写作特色

1. 全文善于抓住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构思精巧。

作者善于把握景物在空间位置、形态动静、音响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抓住景物的各种特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多种角度、极有层次地进行描写,并且善于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来感知景物,使得景物描写形象生动。【答案】①(达到极点;独一无二) ②(比,比得上;像,好像)

③(一直;通“值”,价值、价钱)④(表约数,左右、大概;地方、处所) ⑤(走到„„的尽头;穷尽) ⑥(比„„,甚于;过分,很) (2)写出“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所指的人物: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忙于办理政务的人

(3)本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描写的语句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向往自然的心态。

(4)文章第三段开头对山势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了它们生命的活力、非凡的气势。 4. 完成书后练习。(书上) 5. 背诵课文。

一生:我有一个问题,课文第一段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江的水奇在何方,异在何处呢? 一生:(不屑地)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课文第二段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师:那就请你给大家说一下到底山奇在何处,水异在何处吧。 一生:“水皆„„,猛浪若奔”是写异水的。

师:富春江的水跟别处的水不一样吗?它究竟异在何处呢? 生:水特别地绿。

师: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就是“水皆缥碧”。 师:还有没有呢?

生:以下几句分别是写“水清、水急”。 师:好,说得非常地好。请继续。 生:下面就全是写山的了。 师:能具体一点吗?

生:“负势竞上,„„直指”好像是说这里的山好像会动。 师:也就是说山势很奇特,对不对。 (生:是的)

师:那么,下面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一下,是不是写奇山的呢? 一生:是写声音的,好像不是写山的。

一生:我感觉是写山的,泉鸟蝉猿都是在山上的。

师:我赞同第二个同学的观点。这一句是写山上的声音很奇特的。那么下面的句子呢? 一生:下面是作者抒发的感情。

师:那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抒发了什么感情呢? 生:喜爱大自然,厌弃官场。

师:喜爱大自然,从文章的开始以及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可你说的“厌弃官场”我怎么感受不到呢?

生:这两句说的是“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师:是啊,我感觉这只是作者的想像啊,他没有说我吴均怎么样啊。 (生沉默)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大家到了一个景色很好的地方,你会产生什么感想呢? 生:留连忘返,不想回来。

师:你会不会产生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感情呢? 一生:我想不会吧。 师:为什么呢? 一生:(沉默) 师:(笑)说不定有的同学会产生出“唉,要是没有了作业和考试,天天到这里来玩该多好啊”的这样的感情吧。 (生开心地笑,并点头)

师: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产生出不同的感情。我们是学生,而吴均则是一个“经纶世务者”所以我们产生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吴均在这里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实际上也包括自己在内的,他在这里也流露出了远离官场、厌弃官场的感情。 师:这样说大家能理解吧。 (生齐:能)

师:大家有问题可以继续提出来。

一生:我想问一下“皆生寒树”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一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吧。 师:(笑)虽然说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话,可是呢,我们并不能因为这句话就认定一切的景物有一定都表达了什么感情,我们也得允许作者有写实啊。我个人以为呢,这里作者就是纯粹的写景,不好说在这里就表达了什么感情的。 师:大家还有问题没有啊。 (无人回答)

师:没有的话,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师:文字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作家通过文字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生之情。而作为读者,我们应该通过文字再现作者所见之景,体会作者的感情。只有这样才算是走进了作者,读懂了文字。苏轼赞美王维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认为这样来评价这篇文字也是当之无过的。

下面呢,就请发挥自己的想像,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依据文中相关文字,用自己的话为大家再现出富春江的美丽景色。既要忠实于课本中的文字,可不拘泥于文中写景的顺序。给大家三分钟的准备时间。 (三分钟之后) 一生:„„(略)。 一生:„„(略)。 一生:„„(略)。 一生:„„(略)。 „„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下去之后呢,请大家把自己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我们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作业导航

1.深入感受山水的奇异之处; 2.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3.了解文章的体裁。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皆缥碧(piǎo) 急湍甚箭(tuān) B.互相轩邈(xüān) 泠泠作响(línɡ) C.嘤嘤成韵(yīnɡ) 鸢飞戾天(lì) 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向高处和远处)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3.根据课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视无碍。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百成峰。

(4)这篇文章选自______朝梁文学家______________之手,他的字是____________,吴兴故鄣人。

阅读下文,完成4~9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解释加粗的字。

(1)一百许里:

(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

(4)在昼犹昏:

5.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8.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9.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揣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0.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处境如何?(可用原文回答)

11.题为“西山宴游”,第一段以大篇幅文字生动概括地说明作者平时游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和在这些地方游宴时的乐而忘形的具体情景,这对写西山有何作用?

12.文章开篇概括地指出了卓立不群的西山的特征的文字是什么?

13.第二段写始游西山,着重写在山顶的所见所感,其中写登高眺望的全景的句子是什么?

14.如何理解“山之特立,不与培塿”既是对西山“怪特”的概括,也是作者的自我象征?

15.体现作者感受的最后升华的句子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一试

16.仿句:瀑布唱道:“我找到自由时,也就找到了歌。”

参考答案:

一、1.B(xuān) 2.D 动词作名词,奔马 3.略

4.(1)左右,不定数。(2)跟随。(3)树枝。(4)如同。 5.BC

6.(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4)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8.富春江山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清 急 富春江两岸群山

9.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成理即可)

二、10.“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揣栗。”(作者因王叔文事件遭贬谪,经常忧惧进一步的迫害)

11.做陪衬,从而突出西山,吸引读者注意。 12.怪特。

13.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14.柳宗元有改良政治的大志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他对西山怪特的一再烘托、刻意渲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特立不群的品格的自我表现。

1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获得了莫大的解脱。 16.略

点击显示
【与朱元思书教案、课堂实录、同步练习】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8903/
上一篇: 3、 灯 光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