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文学作品探究性学习的两个维度

文学作品探究性学习的两个维度

教案设计   2024-12-16

一、主题维度探究

主题解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固定的作品卞题,直接由教师发掘出来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文学接受学理论认为,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发展的。在语文阅读鉴赏活动中,尊重中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性特征等差异因素,在把握原主题的前提下启发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主题探究,才符合文学理论揭示的接受规律,且能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分析、共享、比较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解读主题,既可以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程度,又能提升其对文章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如《扁鹊见蔡桓公》,其主题普遍认为是“一切祸患在开始发生时是极其细微的,难以觉察的,但如果不注意防治,必将产生从量到质的变化,最终酿成大害;同时从反面提醒我们,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但这一主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未必都能在课文前言和翻译的过程中较快地获得。为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探究学习,笔者鼓励学生换个角度思索:本文还给了你什么启示?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人物身上去思考,也可从同一人物的前后不同态度去思考,还可以从故事情节去思考… …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学生们各抒己见,生成了许多精彩想法。如:

① 有病要及时医治,不能讳疾忌医。

②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应该防微杜渐。

③ 本文一方面告诉我们有病要及时医治;一方面警戒我们如果讳疾忌医,后果将十分严重。这些看法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是学生对这篇文言文的新发现,而这些发现正是在主题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的。

二、人物维度探究人物探究,就是引导学生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思考和探究。在阅读教学中,人物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教学往往注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其典型意义,忽略人物形象所带来的人生启示或人生感悟,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不相符合。语文探究性学习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领悟作品的内涵,生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从文学作品中体悟人物形象带来的人生启示或人生感悟。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引导学生从新的、时代的角度去探究文本人物的心灵时,就能使学生们获得独特的心灵体验以及契合现实社会、自然、人生的价值情感。

例如《 猎狐》中的“戈文亮”这一人物形象,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启发学生逐层进行探究性学习:戈文亮为什么要去猎狐?他捕获了红狐,为何又放走了它?他空手而归,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么?你认为怎样的人可称为男子汉?从这一人物形象上你感悟到了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文章赋予的民族习俗和教育文明的必然精神冲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一围绕人物展开的探究中对人生有了新的深刻认识:“懂得自知、自爱、自重、自处,懂得如何藩植自我情绪的栅栏,才算达到生理和心理的成熟”, “真正的男子汉,不仅仅在于成熟的身体、强壮的体魄、无畏的勇气或是猎杀的准确,还在于习俗的野蛮和教育的文明发生冲突后,有勇气放弃野蛮选择文明,哪怕因此受到习俗的鄙夷”。

点击显示
【文学作品探究性学习的两个维度】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9235/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