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2025-02-23
对于《神奇的克隆》这一文的教学,我一开始就思考着:假如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克隆知识的认识上,则会变成科学课;若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又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正确理解克隆的“奇妙”之处,重在感悟文章的语言上。
课文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作结,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张驰力的问题,可以以此为统领,引导学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奇妙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奇妙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奇妙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上述“奇妙”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奇妙”,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奇妙用途。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要引导学生利用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也可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想象,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点击显示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恐龙说课设计(二)
童心画出作文──以画写话的实践探索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_语文论文
跟踪台风的卫星案例及反思
《雪孩子》教学建议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让人犯难的多音字
常中求度,启发想象,重视思想教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评析
评《钓鱼的启示》
《ao ou iu》第二课时说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59288/
上一篇: 《雷雨》中的岔说
下一篇: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吕文德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