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战:解惑文言文中的“异读”
总复习
2025-02-11
中考备战:解惑文言文中的“异读”
异读即是指一个字在习惯上有两种以上的读法。“异读”的情况常出现在文言文中,在进行中考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通常来说文言文中的异读可分为三类:
一、 通假异读
当甲词与乙词通假后,即读乙词的音。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就得读“yuè”音;再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就得读“wú”音,而不能读“wáng”音了。
二、 破音异读
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读法。例如“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不读“wáng”音,而是读“wàng”音,即由原来的名词转化为动词“称王、做王”;再如“此中人语云”中的“语”,不读“yǔ”音,而是读“yù”音,同样也是由原来的名词转化成了动词“告诉”。
三、 古音异读
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用,就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例如《石钟山记》“周景王之无射也”中的“射”,不读“shè”音,应读“yì”音。因为“无射”是周景王铸成的一种钟,称无射钟,它具有固定的特殊内涵。再如《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中的“燕”,不读“yàn”音,应读“yān”音,因为 "燕”是古代的地名。
基于这几种情况,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中可能会出现字音类的题目,到时候要特别注意“异读”的情况。
点击显示
【中考备战:解惑文言文中的“异读”】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大全(2016)
初一语文我的梦想辅导资料
2017年中考作文满分攻略七:首尾要锤炼
七年级和氏璧文言文学习:目标切近者成 虚幻者败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苏珊的帽子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10
中考作文二十二条备考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辅导:语文学习规划及复习重点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仿用句式练习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5:六种回答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60614/
上一篇: 初一语文:紫藤萝瀑布基础知识点详解
下一篇: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表现手法(9)
总复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