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常识性课文的特点及其教学
常识性课文是指以介绍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一般常识为主要内容的课文。它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叙述、描写的方法和生动通俗的语言,直观而饶有趣味地把知识告诉学生,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知识领域,活跃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致说来,这类课文有如下特点:
内容丰富
有的介绍动物知识,如《小壁虎借尾巴》;有的介绍植物知识,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有的介绍天文知识,如《看月食》;有的介绍地理知识,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的介绍历史知识,如《冀中的地道战》;有的介绍物理知识,如《捞铁牛》;有的介绍环保知识,如《灰尘的旅行》;有的介绍科幻知识,如《未来的房屋》;有的讲自然现象,如《要下雨了》;有的写科学考古,如《黄河象》;有的谈人体保健,如《我的旅行》;有的说现代科技,如《激光》等等。
文体多样
有童话,如《院子里的悄悄话》以美妙动人的幻想和奇异曲折的情节,生动有趣地介绍树木年轮及树冠的知识;有诗歌,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和丰富大胆的想像向学生介绍自然知识,启发其智慧,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有谜语,如《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故事,如《琥珀》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介绍一块包有苍蝇和蜘蛛的特殊琥珀用的形成;有说明文,如《松鼠》说明动物的特征与习性,《赵州桥》说明事物的构造,《新型玻璃》说明事物的特点与用途,《蛇与庄稼》说明事物间的联系;有参观访问记,如《人民大会堂》按照行踪分别介绍了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和会议厅。
结构清楚
有并列式结构,如《鲸》共七节,分别写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等七个方面,各层意思互不包含,依次介绍。有总分式结构,包括三种“1.先总后分。如《喜鹊》先总写喜鹊是预兆吉祥的鸟,后分写其外形、习性与生活。2.先分后总。如《小虾》第一节写小虾的样子,第二节写小虾吃食,第三节写小虾打架,第四节总结:“我多么喜欢这些小虾啊!”3.先总再分后总。如《海底世界》开篇设问:“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中间介绍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峡谷及矿产,结尾总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有递进式结构,如《蝙蝠和雷达》按照“启示→试验→揭秘→发明”的顺序逐步深入地进行介绍。有顺承式结构,如《看月食》以时间为序写了月食的发生、变化及结束。
教学常识性课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识课,要上成语文课,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形成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要突出常识性课文的特点,不同的文体可设计相应的教法,特别是其中说明文一类要重点探究。一是采用直观教学法。或利用插图辅助教学,或运用模型、实物和标本以减小坡度,或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或走出课堂实地参观,甚至亲自种植、养殖,或用幻灯、图片增强实感,或放录像、录音加强效果。二是了解说明方法。有的分类别,如《鲸》将鲸分为须鲸和齿鲸;有的举例子,如《海底世界》第四节写海参等五种动物,说明其活动方法不一样;有的作比较,如《鱼和潜水艇》第一节与第二节比较说明鱼和潜水艇沉浮的原理;有的列数字,如《赵州桥》讲桥的长和宽,使人觉得确凿具体、真实可信;有的下定义,如《珊瑚》中介绍珊虫说“珊瑚虫是浅海里的一种小动物”。三是坚持读写结合。即精选典型句式或段式让学生仿写。如学习《珊瑚》一文,可让学生观察珊瑚片,了解其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再读“有的……有的……还有的……”一句,要求用这种句式写出一种动物或植物的形状和颜色。四是注意培养兴趣。课外要推荐科普书籍,教一篇带几篇。如教学《太阳》可带学生到青少年宫或科技去参观银河系模型,请科学家讲天文知识,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召开“我们爱科学”主题班会,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