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诗史或诗选都把王绩作为唐代诗人的开端”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少诗史或诗选都把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作为唐代诗人的开端,把他的《野望》作为唐诗的开篇,这当然无可非议,因为他恰好是初唐最年长的杰出诗人,《野望》恰好是初唐最早的优秀诗篇。但是,有时历法意义上的时间顺序会引起人们对诗史意义上的时间顺序的误解,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把王绩看成是开唐一代诗风的诗人,把《野望》看成是“第一首真正的唐诗”,觉得这样一来王朝断代与诗史分期就可以取得一致。其实,这种沿袭了明、清人现成说法的观点并没有多少根据,因为王绩的诗虽然不大有六朝繁缛密丽的风气,但有的是魏晋人尤其是阮籍、嵇康特别是陶渊明的影响,还不能算是史诗意义上的“唐诗”——尽管他的人与诗在时间上都已进入了唐朝——何况,学习与模拟的榜样并不能以年代早晚分出等级高下,诗歌语言不是酿造的酒浆,窖藏越久就越好,诗史上创辟新风也不是寻源溯流,回复越古老的时代就越新,在这一点上或许可以参照中国古老的故事“五十步笑百步”。当然,王绩越过六朝去学习魏晋人的诗,使他的诗歌语言比较朴素质直,诗歌意境比较自然恬淡,所以在读惯了六朝以来秀词丽句之后,人们突然读到这样的诗,就好比差不多吃腻了大鱼大肉想吃蔬菜或看腻了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后突然看到一片朴素的田园风光一样,惊喜之余要格外赞叹,像那个清代的贺裳就想把陶(渊明)、王(维)并称的“王”换成王绩的“王”,觉得“辋川诚佳,太秀,多以绮思掩其朴趣,东皋潇洒落穆,不衫不履”,但他没有看到王绩与陶渊明的不同,王绩的回归田园多来自道家追求自然的理念,他的退隐醉乡也出于全身养性的理想,他祖传的“东陂余业”,“园林幸足”(《游北山赋序》),也使他的隐士生活过得悠闲舒适,因此他诗里那种“乱头粗服”就和真正衣衫蓝缕的农夫不同,他诗里的田园乡村仿佛是大观园里“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挂着“杏帘在望”酒旗的稻香村,他诗里那种着意恬淡的意境就仿佛当着官的贾政却说“(稻香村)未免勾起我归农之意”。所以,虽然王绩的诗风在唐初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既不能说他回归到了魏晋时代,也不可说他已开创了唐代诗风,而《野望》尽管平淡自然让人读来流畅上口,但他的意境情调,既不能等同于陶渊明式的淳厚朴淡,它的语言形式也不能等同于唐人五言律诗的整齐圆熟,他和他的诗仍然处在六朝诗向唐代诗的过渡之中。
1.下面关于王绩诗歌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绩的诗歌深受魏晋诗人的影响,摆脱了六朝诗歌繁缛密丽的风气。
B.王绩诗歌的语言朴素质直,意境恬淡自然,与陶渊明的诗歌如出一辙。
C.王绩的诗歌虽然显得“乱头粗服”,但与真正的田园诗歌的意趣并不相同。
D.王绩的诗歌虽然清新可喜,还只能算是六朝诗歌向唐诗过渡时期的作品。
2.下面对“五十步与百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对那种沿袭明清人现成说法的观点的委婉嘲讽。
B.意在强调六朝诗歌繁缛密丽的风气与魏晋诗歌的创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C.意在强调诗歌的进步不是简单地回复到古老的时代,而是要开创时代的诗风。
D.创辟新风不是寻源溯流,而要另辟蹊径,否则就如同是五十步与百步。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读惯了六朝绮丽的诗歌,所以当人们读到王绩清新的诗歌时,那种“格外赞叹”影响了对其诗歌历史意义的正确评价。
B.作者认为历法意义上的时间顺序和诗史意义上的时间顺序不同,所以他不同意明、清人把王绩看成是开唐一代诗风的诗人的观点,认为这样的结论没有根据。
C.作者认为,王绩的诗歌不同于陶渊明的诗歌,除了他追求的理想不同之外,有以“东陂余业”,“园林幸足”为支撑的悠闲舒适的生活也是原因之一。
D.王绩的诗歌既没有回归到魏晋时代,也没有开创唐代的诗风,他只是成功地完成了由六朝诗歌向唐诗的过渡。
答案:
1.B
1.C
1.D 答案解析: 1.王诗与陶诗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不能说“如出一辙”。
1.A项,没有嘲讽的意味,作者只是认为无论效仿六朝,还是效仿魏晋,都只能算是借鉴古人,不能称其为开创一代诗风。 B项,作者的意图并不在此,可以参考选项C。 D项,“另辟蹊径”的说法错误。
1.“成功地完成了六朝诗歌向唐诗的过渡”的说法与文中最后一句“他和他的诗仍然处在六朝诗向唐代诗的过渡之中”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