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

教案设计   2024-12-15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三、教学设想: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课文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课始由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写了哪两件事导入,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虽说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叶老给自己修改作文,不是面对面地交流,但是却给作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在与叶老进行交流。这都来源于“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整体的感受到叶老批改的认真以及我的感受。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的“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自学时可以边读书边用“--”画出叶老对作者文章的修改处,再用“﹏”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可以对照着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进行深入的理解。

讨论交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叶老对我的文章修改极其一丝不苟,并不因为我是无名小卒就敷衍了事,由此折射出叶老的人品。

第三自然段总的写出叶老对我文章批改的细致。

“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可以想像当时叶老是边读边思考边修改。

第四自然段写了叶圣陶先生针对作文中的问题怎样进行了修改。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3)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有好几处将“像”写成“象”,叶老一一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叶老做学问的严谨作风,特别是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使我深受感动,从此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我一下子愣住了”:根本没有想到著名的大作家对我的文章做了如此精心的修改,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的圈圈画画,仿佛在谆谆地教导着我,使我内心很温暖。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因为叶老的评语是实实在在的对我给予了赞扬,让我感到很受用,明白了将来如何进行写作,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从叶老对作者文章的修改中可以看出他对下一代的关心,那么叶老邀请作者到他家做客,能与他近距离的接触,聆听他的教诲,对于作者的成长就更具有意味深长的意义。

课文第二件事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让我更加感受到他谦和的人品、人格的魅力。

这部分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深入理解的内容:

★作者情感的变化随着叶老对我的态度而变化、提升: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象作者当时的感受及心情。

听到消息“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身份、地位的悬殊,水平的差异,同时大作家工作很繁忙,能抽出时间见我这个初中生,都让我始料不及,更让我感到意外。此时的我对于将要到来的见面也许是忐忑不安、也许是满怀期待......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一个很自然的动作,使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叶老根本没把我当小孩看待,像对待朋友一样,说明对于这次的见面很重视。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我们的交谈就像朋友在聊天一样的进行,可以想像当时他们交谈了那篇作文,作者向叶老请教了不少问题,叶老都给与了认真的答复,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努力的目标,使我感到这次的见面很充实,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毕竟当时我是一个正成长的孩子,对有些事的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因此说好像、模模糊糊。

作家就是像叶老这样平易真诚的,作品就是像叶老这样认真、一丝不苟反复修改而成的。

★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点击显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6500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