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
课后练习
2025-02-01
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3、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点击显示
【《寡人之于国也》写作特点】相关文章
海淀区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典型试题分析
《穷人》文章导读
《雪孩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劝学》固定句式
莫泊桑拜师阅读答案
《将相和》句式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试卷集
《晏子使楚》学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及答案
东莞石竹附属学校10-11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66030/
上一篇: 《沁园春·雪》结构分析
下一篇: 《绝招》语言积累
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