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聆听一曲生命桥的爱之歌……

聆听一曲生命桥的爱之歌……

教案设计   2025-01-03

设计理念:

语文是学生心灵滋润的源泉,精神栖息的家园,思维飞翔的天地。语文教学要注意创设情境,以读为主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情激情,陶冶情操,塑造灵魂,引领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语言朴实自然,描写生动具体,情感真挚感人。在阅读中能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体会到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评价和表达能力。因此,本节课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想象感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通过圈点勾划,品析词句;图文结合,引发共鸣。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更好的把握故事情节、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内化语言,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务人员的奔波劳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台湾9.21大地震场景的录像片断,多媒体课件。《爱的奉献》音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音乐渲染,激发情感。

1.音乐激情。课件播的《爱的奉献》,让学生在音乐旋律中去感受爱的奉献。

2.语言激情:教师动情诉说: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使人间充满温暖。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第22课是一个飞过生命桥的感人故事。

(师板书:生命桥)

[设计意图: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标》强调: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因此,课一开始,教师注意利用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阅读期待,为进入文本作准备。]

(二)扣题质疑,走进近文本。

1.聊聊自己熟悉的“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桥呢?

生:古朴悠久的石拱桥

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雄伟壮观的赵州桥

风景如画的十七孔桥……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你见过吗?(师板书完整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齐读课题,质疑生命之桥。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从这双眼睛看到什么?读了课题,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这生命桥是什么样子的?它用什么材质做成?

生:我见过海底隧道,从没见过跨越海峡的桥,这生命桥靠什么支撑着它来跨越这茫茫海峡呢?(师随机出示台湾海峡平面图)

3.师根据学生的质疑,板书:简笔画一座桥。

4.再读课题,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课文为什么说是“生命桥”?为什么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本课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学生熟知事物“桥”诱发话题,谈“桥”,叩问“生命桥”,激发阅读探究兴趣,学生带着疑问充分地读书思考。〗

(三)初读感知,了解文本。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读书中的发现(包括生字词的理解和对内容的把握)。

(1)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出示词语:绽放、凋零、含苞、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辗转)

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词语你都会读了吗?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⑴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间隔”的“间”是多音字,要读第四声。指生介绍: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⑵提示“辗转”。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找出带有“辗转”这个词语的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出示第三句)并联系前两句理解。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十万分之一呀!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生: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⑶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快速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师并相机板书:

(杭州)骨髓移植(台湾)

小钱余震李博士、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提倡“强化初读,延迟开讲”。“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此时,落实好字词关、朗读关,并从整体入手,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达到“纲举目张”。]

(三)读悟交流,深入文本。

师:学习语文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能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看看哪些句子打动了你,在你感受深刻的词句子旁写出自己的看法。

1.学生品读课文,写感想。师:相机巡视,了解学情。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学习发现。。

3.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读悟交融,理解课文。

预设交流:

感悟场景一:杭州某一医院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学法:勾画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着重号,并说说体会。

2.抓住重点语句交流“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指名读,学生谈体会。

(2)教师联系生活讲述:同学们,在许多诗人笔下都同样出现过这样一个词:生命如花!生命像玫瑰一样热烈,像紫丁香一样缤纷,像丹桂一样芬芳。瞧我们,健康活泼!朝气蓬勃!操场上,我们伸展开胳膊腿奔跑、追逐;走廊里,我们展开歌喉,尽情唱上一回……可是现在──(生齐读此句)

(3)比较句子:出示落掉“含苞的”一词的比喻句,生读、议,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体会小钱在人生花季却因病魔缠身,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可悲遭遇。

(4)让生找出句中“唯有……才……”这一组关联词,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观看插图,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小钱会想些什么?此刻,你最想对小钱说什么?指导学生分别怀着难过、心痛、惋惜的情感多次朗读这一重点语句。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比喻句、重点词,品词析句,通过观图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读中,让情与文水乳交融。〗

感悟场景二: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教师导语:小钱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适合自己骨髓移植的人,这个人就是远在台湾的一位不知名的青年。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

1.学生自由读3至5自然段,学法同上。

2.全班交流。(抓住两个感动点开展对话式阅读)

感动点A:冒着生命危险来捐献(5自然段)

重点语句二:“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播放地震录像(旁白:这就是大地震发生时的场面!在人们毫无准备中,猝然间,大地轰鸣,山崩地裂,倾刻间高楼大厦摧枯拉朽,人们在惊慌中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在恐惧中无助地哭泣、号叫……距统计,这次地震中,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2)谈感想:假如你就在大地震的现场,你会做什么?想象自己在现场的种种表现,体验地震的恐怖、可怕,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

(3)教师引读: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钻进了防空洞的亲人不停地向外张望:我的儿子,我的妻子,我的爸爸妈妈是否安全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说说从“沉着”“静静”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5)带着感受再次诵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为救同胞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过渡: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世界会平静吗?课文中哪一处还在直接写这位青年──引入对重点语句三的学习。

感动点B:不顾亲人安危来捐献(4自然段)

重点语句三:“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读。

(2)换位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如此安然地躺在床上?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教师示例:“他知道,他的骨髓就是希望,就是大陆同胞生的希望,生的火种。”请学生继续补充说:“他知道……”

〖在想象与朗读后,学生继续以相同句式补白文本,更能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心灵与文本展开对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研读重点

1.听写词语。“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对照大屏幕自行对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用上听写的词语说说。

3.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不能理解的问题?(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并板书。预设: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什么要那样做?)

4.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读3—5自然段,把你认为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行为不合情理的地方分别找出来,多读几遍并想一想他们的行为为什么不合情理?(自学──小组交流)

二、走进内心,追寻爱的情愫

(一)研读李博士行为的不合情理

1.我们先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举动让你感到“不合情理”?

预设:

①“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外面的环境非常危险,根本不适合进行手术,而他却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②“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说明地震仍在继续,十分危险,而李博士却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前面说他不得不停止工作了,后面却写他继续为台湾青年做手术,我觉得有些不合情理。)

③“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环境如此危险,李博士能如此镇定,有些不合情理。

④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时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个地方不合情理,因为他是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骨髓才从台湾的身躯里抽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不合情理。

2.同学们,情况如此危险,但是李博士仍旧坚守手术台。他面对的是怎样的险情呢?请大家再读3-5自然段,找一找。

3.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回到1999年9月22日台湾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①课件出示:地震录象教师深情介绍: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地震,17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70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画面定格在录象中废墟中的图片)

②看完录象,你有什么感想?(指名说。)

4.同学们,面对如此险情,李博士为什么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坚守手术台呢?

5.是呀,是崇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一直坚守在手术台。同学们,就让我们满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一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6.师小结:多么令人敬佩的李博士啊!同学们,李博士的行为看似不合情理,却又是那样的──合情合理。

(二)研读台湾青年行为的不合情理

1.前面同学们认为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行为都有不合情理的地方。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3~5自然段,把你认为台湾青年不合情理的语句多读几遍,并想一想为什么不合情理?

2.品词析句,体会台湾青年的“不合情理”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台湾青年的“不合情理”学生随机回答重点词句,师边出示课件相应的地方)

句一: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句二: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句三:“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问题。是啊,这些地方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很不合情理。在同一时刻,两个素不相识的青年人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大家想一想,他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师出示课件中的一组句子)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重点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从台湾青年身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师小结: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我们可以从这些地方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这是一件让人多么感动的事情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再读读这些句子。

三、聚焦时间,感受爱意流淌

从台湾青年身躯中流出的岂止是骨髓,那分明是浓浓的爱心啊。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读读第6段,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饱含着人们浓浓的爱心?把这些地方画一画,读一读。

1.自由读──汇报:你从这一自然段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人们浓浓的爱心?(教师相机点击出示“十几个小时、感到、连夜”)

2.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回顾那难忘的十几个小时。(师出示课件中的时间表逐行显示,配合急促的时钟滴答声,以渲染紧张的气氛)。

3.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

四、真情告白,移情体验爱心

1.是的,是包括台湾青年、李博士在内的许许多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共同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师板书:爱心画桥】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生命桥”是什么意思?

2.齐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情感。

3.交流。

4.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小钱得救了.假如你是小钱,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假如我是小钱,我想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汇报交流写话。

五.回归整体,书写内心感动.

1再读文题,问:“在你的心中,这还一座普通的桥吗?”

2.讲述:这岂止是一座桥、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拿起笔,我们一起来记录下我们内心的感动吧!

3.学生写感言,交流。

〖重返课题,回归整体,在开放性的写感言活动中,由读到写,将情感体验内化、升华,让课堂蕴意深远,言尽而意未尽。〗

六、真情升华,诵读品味爱心

1.同学们,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让我们一起在爱的旋律中动情诵读由老师改编后的诗歌。(课件出示改变成诗歌形式的结尾)。(《爱的奉献》渐起渐强)

板书设计:

点击显示
【聆听一曲生命桥的爱之歌……】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66198/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