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阅读评价 改善阅读教学
解读阅读评价改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关于阅读评价的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对阅读教学的评价。
一是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一般要求是: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注意、语调和速度。这又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正确朗读,读得流利,有感情朗读。虽然这三方面是由低到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它分割开来,应该从学生开始学习朗读的时候就较为全面的要求。
二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这主要考察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是否拥有丰富、广泛的词汇量。
2、是否领会逐步扩大的意义单位。
3、能否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
4、能否筛选关键词句和理解主要意思。
5、能否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6、能否回忆重要细节。
7、能否把握文章结构。
8、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读物进行准确、完整的概括。
9、能否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
10、能否记住已读的主要文字材料。
三是对阅读欣赏能力的评价,这是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不象评价阅读理解能力那样,有正确、量化的依据。欣赏是对作品的整体说的,包括内容和形式,它是读者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和联想,所以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重在评价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即评价他们通过想象是否正确把握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丰富地再现了作者创造的形象。
正如《解读》中所提到的:“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建议实际是为改善课堂阅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落实朗读训练,让各种形式的朗读出现在课堂上;提高朗读效率,使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一定的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而为阅读欣赏作好铺垫。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阅读材料和阅读欣赏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在课堂上,要从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上进行指导,包括重音处理,语调、语速的变化等。
总之,让读充分走进语文课堂,用读表现理解和欣赏,是语文课堂的一个境界,因为“没有朗读的课堂不是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