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材解读二
教学分析
2025-02-11
我爱诗歌,所以选择了《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首童诗。
读到诗题,首先就会产生一连串的问号:为什么送盲婆婆蝈蝈?这只蝈蝈有什么特别?送给盲婆婆有什么用处?又是谁送的呢?
带着疑问反复朗读诗歌,我的眼睛最终停留在这样两个字上:“替”、“看”。
一个“替”字,很自然地让我们想到,送蝈蝈的孩子平日里是常伴盲婆婆左右的,他(她)怕自己上学期间盲婆婆孤独,于是捉回蝈蝈代自己帮盲婆婆解闷。拳拳爱心,一字尽显!
其二,盲婆婆是什么也看不到的,蝈蝈的歌声怎会使“盲”婆婆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的呢?哦,盲婆婆也曾有过欢乐的童年,也曾在田野里玩耍、嬉戏,蝈蝈的歌声一下子又把盲婆婆带回了童年的白天和黑夜,清凌凌的小溪从金色的田野中哗啦啦地流过,秋夜的虫鸣随着习习凉风飘入耳内。
咯咯,咯咯,咯咯……
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这省略号是勾起了盲婆婆欢乐的回忆,还是唤起了我们无尽的遐思?
诗歌融情入形,融情入境,真趣、真情。少年形象跃然纸上,蝈蝈的歌声不绝于耳,盲婆婆的欢乐溢于脸上,读者的心里暖意融融。
点击显示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材解读二】相关文章
《再见了,亲人》教后反思
《詹天佑》课例分析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反思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导读
刷子李课堂教学实录
《谈生命》一课的教学感受
《北京亮起来了》课后反思
《蟋蟀的住宅》课后反思
24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及点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6627/
上一篇: 同步阅读与略读课文
下一篇: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