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学法导引

《沁园春·雪》学法导引

教案设计   2024-12-28

[文题解通]

◎导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也有不少帝王将相为了她六亲不认,骨肉相残。然而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是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是劳苦大众。毛泽东同志的词《沁园春·雪》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这么一幅画面:中国人民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中,才能有光明前途;如雪后的河山,壮丽灿烂,气势磅礴。

◎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背景

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知识览通]

◎语音

1、分外 :分(fèn)不能念成fēn

2、妖娆 :娆(ráo)不能念成yáo

3、稍逊 :逊(xùn)不能念成sūn

4、成吉思汗:汗hán不能念成hàn

5、俱往矣:俱(jū)不能念成jù

6、数风流人物:数(shǔ)不能念成shù

7、今朝:朝(zhāo)不能念成cháo

◎字形

1、沁园春:“沁”不能写成“泌”

2、惟余莽莽:“惟”不能写成“唯”

3、竞折腰:“竞”不能写成“竟”

4、文采:“采”不能写成“彩”

◎词语:

1、塬: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2、莽莽:词中指无边无际的意思。

3、顿:立刻。

4、须:等到。

5、妖娆:艳丽多姿。

6、折腰:鞠躬,倾倒。词中有称颂、赞美之意。

7、输、逊:都有差、失的意思。

8、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概指广义的文化。

◎常识

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有四十三首。题材广泛,形式上以抒情为主,善于在丰富的联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谐。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比兴,塑造形象,联想丰富。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写与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联系起来。其次,写历史总是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沁园春·雪》就是如此。

《沁园春·雪》是一首古典词。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实际上是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内容析通]

◎理文脉

本词围绕一个“雪”字写景抒情,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抓住“望、欲、看”三个动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融情于景。下阕重在抒情、议论,以一个“引”字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辨结构(结构示意图)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

上阕 : 北方雪景 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

( 写景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无数英雄 过渡(抒情)

下阕 : 评古论今 惜秦皇汉武 否定(议论)

( 议论抒情) 看今朝 歌颂(抒情、议论)

◎探意旨

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作者写这首词的真正立意所在,应该说是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中,中国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才能取得胜利。

旨在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大笔挥洒,极书北中国的严冬雪景,然而,他的眼光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雪景上,而是通过眼前雪中山川的壮美,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这就很自然地引出无数英雄为她竞相折腰。

“无数英雄”,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以委婉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历史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功绩卓著,英雄一世,不愧为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历史的洪流已将他们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作者写景是后面抒情议论的基础,评说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议问题

1、《沁园春·雪》内涵丰富,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本词写于1936年2月,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在此之前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在重庆书赠此词予柳亚子,因而被重庆《新民报晚刊》传抄发表。这首词是毛泽东准备由陕北东征时,见大雪而创作的。其内涵我们通过作者自注便显而易见:“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骂?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2、这首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写景又有实有虚,试作分析。

明确:上阕前十句是实写眼前的雪景,最后三句是通过想象虚写雪后一派新的景象。晴日当空,一片暖色,令人振奋,令人喜爱。雪中景象在苍茫中显出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出多姿多彩,娇艳动人,充满青春的活力,令人顿生爱意。

3、如何认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批判态度?

明确: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造就了无数封建帝王,他们曾经都有过自己的辉煌时刻,然而,能为后人所称颂的却为数不多。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毛泽东同志在词中评说的这几位应该算得上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历史上的英雄,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疏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甚少,个人的才能也频有欠缺,作者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对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判。从而肯定了今天的无产阶级、今天的人民大众,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同时,这种批评也是自己开创未来的一种自信、一种自励、一种抱负。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简要说明。

明确:这最后三句是本词的词眼,是本词的主题之所在。“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历代帝王的英雄过去一笔带过。“数”、“看”两句,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他们的局限性,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特色鉴通]

1、毛泽东诗词的雄浑、奔放、挺拔、流畅。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诗词作品的独特风格。笔意爽健,格调流畅,在内容和艺术上处处让人觉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沁园春·雪》这首咏雪词上,尤为突出,它笔力遒劲,挥洒纵横、气势磅礴、诗情奔放、舒卷自如。论空间,纵横万里;论时间,上下千年;论天象,冰雪、晴日;论地形,大河群山;论人物,帝王英雄。论景物,河流大雕……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气呵成,创造出诗词艺术的极高造谐。

2、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

《沁园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写景咏怀词。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词作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横四野,气势磅礴,却又寓情于景,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下阕是议论加抒情,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引出无数英雄,并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说,寓情于议。“俱往矣”由评点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从而深化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3、语言表现力的极富个性。

词是诗歌的一种的语言,要求简洁、凝练、贴切、而又生动形象。《沁园春·雪》全词仅114字,却能准确、生动、形象地通过景物描写,评说历代英雄,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上阕一个“望”字,下阕一个“惜”字,各自领起下文,贴切地表达出作者观赏景物的情境,评说古人的心态。此外,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运用比喻、对偶,“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手法,除此之外,词中多是四字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很有一些韵律美。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和平(hé) 分外(fèn) 妖娆(ráo) 轻柔(róu)

B、成吉思汗(hàn) 今朝(zhāo) 俨然(yǎn)

茂密(mào)

C、自称(chēng) 更衣(gēng) 单于(chán) 殉职(xùn)

D、陌生(mò) 接洽(qià) 数风流人物(shǔ) 手帕(pà)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冰封 莽莽 滔滔

B、蜡象 晴日 素裹

C、竞折腰 文采 风骚

D、天娇 大雕 风流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 (只,无边无际的意思)

B、原驰蜡象 (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C、须晴日 (等到)

D、稍逊风骚 (指风流倜傥)

4、仿照对偶例句,以物为话题,写出一个句子。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仿句:

二、语段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江山如此多娇 一代天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成吉思汗

惜秦皇汉武 只识弯弓谢大雕

略输文采 俱往矣

唐宗宋祖 数风流人物

稍逊风骚 还看今朝

1、这一段词是《沁园春·雪》的下阕,请简要说明其大意。

2、词的下阕有过渡句,有双关语,请分别写出。

3、诗人在评说古人时,用了一个“惜”领起,那么“惜”是什么意思?它管到什么地方?有何作用?

(二)盼 雪

又是冬天了。这是我南下广州的第一个冬天。虽然明白大雪难以过秦岭,但我还是同往年一样,盼望着一场大雪的降临。

雪就是美,雪就是诗。有关雪的诗句,人人都能信口诵来。“燕山雪花大如席”“梅花欢喜漫天雪”“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梅花都不见”,说不尽的是对雪的那份钟情,那种喜恋;而“瑞雪兆丰年”则寄托了以农为本的中国人对来年的祝福和期望。

雪几乎是北方的专利,在南国是难得一见的。大约是前年,粤北的一场短暂的小雪,曾经让南人欣喜若狂。从报上看到的这条消息时,我真为自己生在中原,能经常欣赏到雪而得意、满足。“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坡先生大概是在享受荔枝时写下这些诗句的。如果他在赏雪时来了诗兴,大概又会说“年赏瑞雪一两场,更愿长作北国人”了。说到这里,我又不免为自己南下谋生,失去了经常赏雪的机会而遗憾不已。

小时候,地处大别山区的家乡每个冬天都要下几场雪。有雪的时候,我总是兴奋异常。跟小伙伴们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板,我乐此不疲。小手冻得通红,也浑然不觉。虽然大雪使我到三里之外的学校上学麻烦许多,但我毫不在乎,学着大人的样子,用稻草绳绑着腿,深一脚浅一脚,寒风刺骨全不顾,积雪没膝趣最多……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雪下得正欢的时候。或是伸出小手迎接碎玉般的雪花,或是在漫天飞雪中跑着、跳着,任雪花打在脸上、落在瓜皮帽上。然而,雪却常常在夜深人静时静悄悄地开始降落,到天亮时,留给千家万户一个开门的惊喜。“哇,好大的雪呀!”一听到爷爷、奶奶开门时的惊叹,平时最爱赖床、不烘热棉裤不起来的我,就会抬起头,先看看窗外,然后一骨碌爬起来……

如今,雪越来越稀罕了。大雪变成小雪,多雪变成了少雪,少雪变成了无雪。

奶奶说,她曾见过三尺深的大雪。而我所见过的最大的雪只是一尺多深,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原以为,到了家乡以北的郑州,会见到更大的雪,但在郑州八年,却只见过一两次半尺以上的雪。近两年,更是连半尺雪也见不到了。每个冬天,我都盼雪,数着一九、二九、三九,盘算着冬天还剩下多少时间,即使到了春天,还常常盼望来一次“倒春雪”,下一场“桃花雪”,然而,冬去春又来,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科学家说,这是气候变暖的原因,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是因为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污染。我越来越感到,我们失去的已不仅仅是雪,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所企盼的也不仅仅是雪,还包括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虽然身在南国,不敢奢望在这里见到大雪,但我盼望着家乡再一次出现“大雪封门”,盼望着北国重现“万里雪飘”的壮景。前不久,有气象学家说,持续十多年的“暖冬”,可能在今年告一段落,出现一个寒冷的冬季,但愿这个预言能变成现实。

我天天关注着天气预报,我一年更比一年盼雪。

1、选文中引用了不少关于雪的诗句,下面是一些关于雪的诗句,你能写出它们的作者及出处吗?

①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③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2、选文中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请你把这首诗的前两句补出来。

3、选文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并说明这种手法的妙处?

4、你能谈谈对“瑞雪兆丰年”的农本思想的认识吗?

点击显示
【《沁园春·雪》学法导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676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