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有感

《唯一的听众》教学有感

教案设计   2025-01-15

《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故事真是耐人寻味,而且越是咀嚼,越是回味无穷。

我应该算是一个热爱拉小提琴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就算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就算我拉的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就算我为此感到“十分沮丧”,但我还是没有放弃,我只是换了一个练琴的地方,来到“楼区后面的小山上的一片树林里”。

在那一片小树林里,我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她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在这种看似不经意的目光注视下,我放松了警惕,不再防范什么外来的刺激和打击,同时也放松了那颗因水平有限而无限自卑的心灵。我不用过多地去考虑别人的看法和说法,我只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而正是这种近乎完美的体验让我自信的草籽开始萌芽,并在老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的话语灌溉下,茁壮成长。

所以,一向茫然无助的我终于积蓄了足够的能量,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而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妹妹告诉我,那个老人居然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更不是一个聋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现在,留给我们读者的思考则是,如果,那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在一见到“我”又把“锯子”拿到树林里时,就开始热心地言传身教……那,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多么可爱的一个老人!在不动声色之间,她拯救了一颗受伤的心,她拯救了一颗濒临崩溃的灵魂。所以,与其说她是一位“最有声望的音乐学院教授”,不如说她是一名最高明的心理学辅导专家。很自然地,我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我都想做一个可爱的老师。谁料想,在今天,我就做了一件并不可爱的事情。

事情的缘起在于今天早上我给郭天明补上了一节作文课。一对一面向面的时候,我是和颜悦色的,心平气和的,对习作的要求讲解得相当详细,甚至还有许多“比如说”。郭天明一个劲地点头,似乎找到茅塞顿开的感觉了,我很受鼓舞,微笑着说:“你看,写作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对不对?趁热打铁,写写吧。”我满心期待地看着郭天明,他也乖巧地一下子写了整整两版。

郭天明大功告成了,我颇有成就感地拿起他的作文,看着看着,我有说不出的沮丧。这哪是作文啊?分明是几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句子杂乱无章地组合在一起,“不知所云”,我的结论出来了,抬头看看郭天明,可这评价却无法说出口。他正怯生生地望着我呢!

“好吧,老师再跟你说一遍。”我堆出一脸的笑,用比较轻松的语调说。

说完,郭天明听话地又埋头写了起来。

我再次拿起他的作文本,看了看他写的句子,“不知所云”,这四个字又不约而至在脑海里盘旋。当然,这评价我依然说不出口。

“这样吧,老师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你照着改一改,好不好?”郭天明一脸愧疚地看着我,这种神情让我无端生出几分心痛,这种心痛像一块石头,塞在了我的喉咙里。

郭天明终于艰难地写完了。之所以说是“艰难”,因为他的神情很痛苦,因为他的动作很迟缓。我把他改写的句子看了一遍,不禁哑然失笑。“不知所云”,这还是我的第一感觉。

再说说那个老人吧。

老人的可爱在于,她通过察言观色,敏锐地把握事情的真相,然后运筹帷幄,对症下药,如此,自然妙手回春,皆大欢喜。我的不可爱在于一厢情愿地做着好老师的梦,却忘记了我的学生,他目前的真实状况──他逻辑思维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不出一般学生能写出的上下意思连贯的段落来,哪怕是两三个句子。──就算我勉强他,就算他努力迎合我,他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仍历历在目。更可怕的是,我忽略了郭天明的真实感受,他的如坐针毡,他的束手无策,他的无可奈何,对这些,都在我“我都是为了你好啊”的冠冕堂皇的旗帜遮掩下统统视若无睹。

一个问题就这样横空出世了。我们去帮助一个人,怎样帮才是合适的呢?好心做坏事,在生活中好像也司空见惯。那可不可以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呢?

我想到了以下两个问题。

1、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当学习成为学生自发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才算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关心学生,就是要关照学生的需要、爱好和渴求,特别要关怀学生的内心世界。

瞧,我是知道一些大道理的,并且能够比较顺畅地说得在情在理,可我其实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为师者的一大忌讳,是不是?现在,轮到我恍然大悟了:老人给予“我”脱胎换骨的力量在于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关照。

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在学科上下功夫,在智力的发展上下功夫,而应该在整体的人身上下功夫,着眼于学生的完整的、独特的自我的成全。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活在当下,这也是我们学科教师的使命,我们教师应该成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精神使者!

2、在多元智力的视界中,智力是人的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都是可育之才。

斯腾伯格在《成功智力》一书中有这样的看法:所谓成功并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每个自认为平凡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只要他们找对自己的位置,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称其为成功。而学生个体在成功智力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身成功智力优势领域的发现、开发和利用。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有一个认识必须得以改变,那就是:教育既不能只专注于所谓的英才教育,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让所有人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个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各自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我们教师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智力优势领域,并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案,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发展和展示,实现个人价值。

对于郭天明的帮助,是“扬长避短”,还是“取长补短”,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逐渐清晰。

点击显示
【《唯一的听众》教学有感】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686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