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运用语文学科特有的方法导学达标

运用语文学科特有的方法导学达标

教学分析   2025-01-04

(一)读书法

读书法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忽略读书,一味追求新异教法是舍本逐末,源流不分。“多读胸中有本

,勤写笔下生花。”强调大量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

作用。”

一是达到“理解”层次目标

小学语文课文选文原则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站在学生认识水平通读12册小学课本,除

生字新词外,一般水平的学生对理解课文内容,没有多少语言文字上的障碍,且低年级课文全文注音。教学“

大纲”也没要求学生去钻研课文中的微言大义。只要借助教师的引读及工具书,90%以上的学生对90%以上的

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是可以理解的。古诗《画》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困难,但课题组教师换了一

下顺序让学生读,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山远看有色,水近听无声。花春去还在,人来鸟不惊。读后学生理解

了山是怎样的山,水是怎样的水,花是怎样的花,鸟是怎样的鸟。画是好画,画中有诗;诗是好诗,诗中有画

二是达到“运用”层次目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能言会道是现代人较注重的素质之一。学生学语言,一靠社会交际,二靠

语文课堂。从社会交际中学来的语言是丰富的,但又是不规范的,而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学生在朗朗

的书声中,一方面规范了自己的交际语言,另一方面把作者的语言反复朗读,烂熟于心,通过“内化——运用

”变成自己的语言。

三是达到“情感”层次目标

课文大都是“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摇篮”。但情感目标的达标操作与检

测都很困难,揭示中心明确道理是很容易的事,很多传统教学也只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但语文教学要以情动

人。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的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浸满字里行间。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

同声,才能从一个较高境界理解课文,陶冶情操。《麻雀》一课的情感目标我们确定为“朗读课文,体会文中

流露出的伟大的母爱”,易于操作也易于检测。李吉林老师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摆上周总理遗像,放着哀

乐,让学生朗读课文,读着读着,学生仿佛看到了人们当时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人们与敬爱的周总理永别,连

听课的老师也深受感染,泪流满面。有了这样的境界,渗透德育,陶冶情操,都是水到渠成。

“构建以读为主的语文教学课堂结构”,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既有语文教学的特色,又易于

达到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讲解法

我们吃透了“满堂灌”的苦头,似乎在课堂教学中带着对讲的一种偏见,好像“讲”与“灌”是等同的一

回事。我们在强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并不能一味地反对讲。今天,虽然不再是“一张嘴巴,一本书,

一支粉笔”的年代,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媒体,使课堂变成了一个信息多向传递的空间,但我们难以想象,

一节没有教师“讲”的语文课是怎样的一节课。“训练”是一项双边的活动,“训”是教师的行为,是对学生

“练”的要求、规范;“练”是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的实践活动。“训”字言字旁,不能

与讲无关;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动词“传”、“授”、“解”意思相近,都是传授

、讲解的意思,教不能不讲。语文教学,当讲则讲,当问则问,讲有讲的作用,问有问的功能,并不是一个“

练”字所能代替得了的。安徽一位教师在教《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一课时,发现学生不懂“泉眼、晴柔”,便告诉学生“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然后用

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晴柔”一词。一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对此多次在公开的场合上大加赞赏说:“很好,

有创造性,打破了旧的观念。”仅仅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讲解,便被专家称“有创造性”,可见当今语文教学“

满堂问”的积弊之深。

我们既然提出了“构建以读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结构”,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保障读书,又不能把读移到课

外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串讲串问是高耗低效,只练不讲是以偏概全

,只有讲读结合,才符合语文教学的学科规律。要少讲,又不能降低讲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的讲要在精字上

下功夫。

(三)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过去重“文”轻“语”的语文教学是不成

功的语文教学。近年来语文界越来越重视语言文字训练,特别是词句训练,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训练的目的

在于:

1.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课文内容都是作者对事物的形象认识,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们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才能理解内容

。如《东郭先生和狼》一课,农夫对东郭先生说:“你真是太糊涂了!”什么是糊涂?东郭先生糊涂在什么地

方?结合课文可知东郭先生糊涂有三:一是救狼,二是骗猎人,三是狼露出了本性还不同它斗争。可见东郭先

生不明事理,不辨善恶。有了这样的理解,对理解这篇寓言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

2.体验情感

文章以情动人,但情是摸不到之物,只有透过语言文字才能体验。《再见了,亲人》把大娘送来的打糕比

作“雪中送炭”,从字面上理解“雪中送炭”是“下雪时给人送去木炭”,但大娘送去的是打糕不是木炭,是

穿过硝烟炮火,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最需要的时候送来的,这哪是粮食,分明是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有了这

样的理解,就明白了分别时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依依不舍,泪流满面了。

3.把握形象

《一夜的工作》通过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周总理的高大形象,教师应抓住一句话来突破:“他是多么劳

苦,多么简朴!”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劳苦”之处和表现“简朴”之处:(1

)“一叠一尺来厚的文

件”(工作量之大);(2

)公鸡“喔喔地叫鸣了”(工作时间之长);(3)“不是普通的浏览”(工作认真

);(4)“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办公室简陋);(5

)“两杯热腾腾的

绿茶,一小碟花生米”(夜宵简单)。这样理解了中心句也就理解了人物。

下面以《小猴子下山》一课为例,谈谈我们是怎样以语言文字训练来导学达标的。

一是找准训练点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教师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选择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进行训练,如“来到”

、“看见”、“非常”、“掰”、“扛”,朗读读准音,连句读理解义。如“掰”字,要求学生做一个摘玉米

的动作;“非常”,要在理解课文后进行造句训练。学习生字时,要对学生进行写的指导。

二是串连训练线

根据课文的结构,教师上完第二自然段后把训练的内容用一句话串起来:“小猴子来到哪里,看见什么,

心里怎样想,又怎样做?”填好下面的表:

怎样做

玉米地里

玉米长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

掰扛

三是拓开训练面

因为课文是结构相同的四个自然段,所以训练方法都一样,教一段,就可导几段,进行学法迁移,举一反

三,并完成下表:

心里

怎样做

玉米地里

玉米长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

桃树底下

桃子长得又大又红

非常高兴

西瓜地里

满地西瓜又大又圆

非常高兴

往回走

小兔儿真可爱

非常高兴

完成了上面练习,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内容,并明确了其他教学目标。

四是构建训练场

用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同一类课文,如本册的《燕子飞回来了》、《小猫钓鱼》、《奇妙的

眼睛》、《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三只白鹤》等课文以及以后各册同类课文,大大提高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点击显示
【运用语文学科特有的方法导学达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6927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