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探索语文课堂的创新潜能

探索语文课堂的创新潜能

教学分析   2024-12-03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潜能,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研究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其意义非同寻常。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自主地阅读、写作,无疑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最佳选择。将课堂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归宿,是语文教学创新的有益探索。

将课堂还给学生,要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处于主体地位,主宰课堂上的一切,老师的指令就是圣旨”,我讲你听,我讲你记,我出题你作题,不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即便是问题,也是老师问学生答,最后又回归到老师或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上来,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学习激情,不能体现个体,更枉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角色必须实现彻底转换:①教师只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②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③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④教师是课堂语文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有效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变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才会真正实现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语文课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将课堂还给学生,要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法。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志。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燕尾服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它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手、脑、耳、口、眼,用身体去亲自经历,用心灵去亲自感悟,它重视直接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体验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多解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就是要让他们体验语文、感悟语文。阅读课上鼓励学生自我解读文本,自我理解文本的内涵,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体验阅读的酸与甜;写作课上的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风彩,体验写作的甘与苦;在综合性学习中,体验实践,体验探究,鼓励选择有个性的自己喜爱的课题。总之,应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体验写作、体验实践、体验探究,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学生个性色彩的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要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现代教学以对话为其基本走向,因为对话首先能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间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作者、编者的平等。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当然要体现学生这个对话的主体,教师只是话题的发起者。如,著名特级教师杨舜山对初中语文第一册《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就是对话为线索来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五步:(一)内容呈现,学生和作品的对话;(二)师生互动,师生间的对话;(三)交流对话,师生和作品的对话;(四)链接生活,学生与生活的对话;(五)阅读体验,学生自己心灵的对话。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程序,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最大效度地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将课堂还给学生,要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创新。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探究和实践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一)学生阅读文本,提出疑点,然后师生共同探究;(二)学生在和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基础上捻出重点,小组探究;(三)选点探究,每篇文章由若干个信息点组合而成,大至主题立意、结构安排,小至词名理解,不一而足,在时间极为有限的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探究重点、难点、疑点的基础,可指导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主动探究,深入学习,如在教学《鲁提辖辖拳打镇关西》时,有的学生选了“通感艺术的妙用”作为探究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四)拓展探究,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关注文化、自然、生活,选择富有创意的课题进行探究,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指导学生进行“月”为话题的拓展探究。

以探究和实践为核心,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将课堂还给学生,还需以活动为教学板块。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我们以教学《滕野先生》为例说明之。《滕野先生》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语文富含感情,在教学此文时,我们安排了五种活动:一是竞赛活动,主要是字词的学习和对文章内容的解读,采用卡片、抽签的形式小组共同完成。二是探究活动,又分整体探究和局部探究,以探究的形式完成师生和文体和作用的对话。三是品读活动,主要是品读精彩语句、段落,边品边读,边读边品。四是辩论活动,本文主题争论颇多,有“爱国说”,“有怀念说”,有“爱国为主说”,有“怀念为主说”,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进行辩论。五是创新活动,以藤野先生的口吻叙述和鲁迅的交往的一些事件;叙述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小学老师的事迹。这样以五个活动块完成了《藤野先生》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课堂教学活动化,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就充满生机与活力。

将课堂还给学生,还要以合作为平台实现教学目标。合作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为平台,因为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这种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龄前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教师要搭建合作的平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并努力学会合作,从而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将课堂还给学生,还应该以链接为手段,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中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生活的本领。将学生由课内语文学习链接到自我在中、在文物古迹中在图书网络影视中、在各个层面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课堂语文学习的作用发挥到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来。

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点拨、指导,学生自己能做好的、通过与同学合作能做好的、通过借助资料、媒体能做好的,教师绝不要去帮;学生难以做好的,教师要给予必要点拨、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去做。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将课堂变成真正的人的课堂,不是课本的课堂,不是试卷的课堂,不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意味着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得到有效培养,实践能力会得到有效锻炼,创新意识会得到有效保护,个性风采会得到有效释放。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意味着学生可以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遨游,学习语文的激情会被点燃,探究精神会得到培养,探究能力、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得到增强。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潜能,语文课堂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击显示
【探索语文课堂的创新潜能】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70124/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