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中学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三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7分)
1.诗句默写:(12分)
(1)己所不欲, 。
(2) ,随风直到夜郎西。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4) ,冷露无声湿桂花。
(5)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6)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 ”。
(8)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被誉为“里下河的明珠”的九龙口自然保护区,①座落在射阳湖腹部的建湖县蒋营镇,由蚬河等9条自然河道汇集而成。水面约10万亩,九条银河从南西北不同方位wān yán而来,仿佛九条玉龙盘旋在无边无垠( )的绿色地毯上,无限绮()丽的湖光水色,尽收眼底!②若泛舟水上, 看百鸟竟翔,渔舟点点,清澈见底的湖水里鱼虾嬉戏,芦苇摇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无垠( ) 绮丽( ) wān yán( )
⑵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 请找出来,把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出。(2分)
( )改为( ) ( )改为( )
3.依次在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亿万年积累下来的宝藏,谁能 那些斑驳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②我 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弥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
③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 。
A.断言 迟疑 浮动 B.预言 怀疑 漂动
C.断言 怀疑 漂动 D.预言 迟疑 浮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①④⑥②③⑤
6.名著阅读(6分)
下面分别是《西游记》电视剧和动画片的主题歌词,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啦啦…… 几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二) 猴哥/猴哥 你真了不得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 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猴哥 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 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①《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 。 (1分)
②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歌词(一)中的“你”和“我”应该分别是小说中的 和
。 (2分)
③请概括说出歌词(二)中划横线句在小说中的相关情节。(3分)
7.综合性学习:
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说说“中国不像中国了”的含义。(5分)
材料一:美国华侨、著名社会活动家魏丰蕾女士,在一次应邀来华参加国庆典礼活动时兴高采烈地说道:“我这次回祖国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看到这些城市摩天高楼林立,时尚繁华,一点也不逊色于纽约,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不像中国了!”
材料二: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他在一次应邀来华作学术报告时语重心长地讲道:“中国近些年来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上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当然为之高兴和自豪。不过当我参观了一些城市的现状和规划之后,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国不像中国了……”
材料三:著名作家龙应台撰文提醒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要特别警惕“自己不见了”的危险。她曾带着满脑子“现代化”的想象去访问欧洲,可她看到的欧洲却是一派“古老”的景象:“田野依依,江山如画。树林与麦田尽处,就是村落。村落的红瓦白墙起落有致,衬着教堂尖塔的沉静。斜阳钟声,鸡犬相闻。绵延数百里,竟然像中古世纪的图片……”
二、综合阅读(53分)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10题。(8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中“草木深”表面上是写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写__________________。(2分)
9.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请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开头第一句,一“破”一“在”,尤其触目,意思相左,发人深思。此句为后人广为传诵,甚至传到了海外。美国当代山水诗人加里·斯奈德,曾引用杜甫“国破山河在”这句诗来表达对人类生存的现状和未来的批判和担忧,你能具体说说这句诗在此处的含义吗?(3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以其境过清( ) (2)凄神寒骨( )
(3)负势竞上( ) (4)百叫无绝(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3.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分)
1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9题。(15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5.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4分)
16.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17.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19.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4分)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目。(14分)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②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③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④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⑤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
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⑦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
⑧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选》)
20.阅读全文回答: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4分)
21.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原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赏析:
23.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3分)
三.作文(60分)
24.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到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你以“拥抱 ”为题目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语文答案(2011.3)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7分)
1.诗句默写:(12分)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2) 我寄愁心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5)李商隐的诗想象大胆,意境奇美,《夜雨寄北》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两句,突破了时空局限,憧憬着与亲友秉烛欢谈的情景。
(6)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
(8)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被誉为“里下河的明珠”的九龙口自然保护区,座落在射阳湖腹部的建湖县蒋营镇,由蚬河等9条自然河道汇集而成。水面约10万亩,九条银河从南西北不同方位wān yán而来,仿佛九条玉龙盘旋在无边无垠( )的绿色地毯上,无限绮()丽的湖光水色,尽收眼底!若泛舟水上, 看百鸟竞翔,渔舟点点,清澈见底的湖水里鱼虾嬉戏,芦苇摇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无垠( ) 绮丽( ) wān yán( 蜿蜒 )
⑵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 请找出来,把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出。(2分)
( 座 )改为( 坐 ) ( )改为( 忘 )
3.依次在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①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亿万年积累下来的宝藏,谁能 那些斑驳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②我 地接过他的本子,看着那弥密密麻麻的数字,内心深表怀疑。
③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 。
A、断言 迟疑 浮动 B、预言 怀疑 漂动
C、断言 怀疑 漂动 D、预言 迟疑 浮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
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B、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D、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B ) (3分)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③⑥④⑤①② D、①④⑥②③⑤
6.名著阅读(6分)
下面分别是《西游记》电视剧和动画片的主题歌词,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啦啦…… 几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二) 猴哥/猴哥 你真了不得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 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猴哥 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 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①《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 吴承恩 。 (1分)
②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歌词(一)中的“你”和“我”应该分别是小说中的 猪八戒、孙悟空 (2分)
③请概括说出歌词(二)中划横线句在小说中的相关情节。(3分)
孙悟空学艺归来,玉帝骗他上天庭当了个小官,悟空明白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阻止,和如来佛祖打赌输了,因此被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解救。
7.综合性学习:
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说说“中国不像中国了”的含义。(5分)
材料一:美国华侨、著名社会活动家魏丰蕾女士,在一次应邀来华参加国庆典礼活动时兴高采烈地说道:“我这次回祖国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看到这些城市摩天高楼林立,时尚繁华,一点也不逊色于纽约,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不像中国了!”
材料二: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他在一次应邀来华作学术报告时语重心长地讲道:“中国近些年来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上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当然为之高兴和自豪。不过当我参观了一些城市的现状和规划之后,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国不像中国了……”
材料三:著名作家龙应台撰文提醒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要特别警惕“自己不见了”的危险。她曾带着满脑子“现代化”的想象去访问欧洲,可她看到的欧洲却是一派“古老”的景象:“田野依依,江山如画。树林与麦田尽处,就是村落。村落的红瓦白墙起落有致,衬着教堂尖塔的沉静。斜阳钟声,鸡犬相闻。绵延数百里,竟然像中古世纪的图片……”
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答案:中国的发展变化太快了,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媲美(2分);但是一些大城市在发展中盲目追求所谓的“高楼大厦”、“现代时尚”,完全丢弃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特色。(3分)(5分,意对即可。如从其他角度有独特发现,也符合要求。)
二、综合阅读(53分)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10题。(8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中“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景繁茂,实际上是写_战乱后的满目凄凉__。(2分)
9.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请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感时伤世,忧国思亲
10.起首一句,一“破”一“在”,尤其触目,意思相左,发人深思。此句为后人广为传诵,甚至传到了海外。美国当代山水诗人加里·斯奈德,曾引用杜甫“国破山河在”这句诗来表达对人类生存的现状和未来的批判和担忧。你能具体说说这句诗在此处的含义吗?(3分)
国破,指环境污染严重;山河在指还未被污染的自然。诗人借这句诗表达了对人类破环自然、环境的行为的批判。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晌。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以其境过清( 因为 ) (2)凄神寒骨( 使……凄凉 )
(3)负势竞上( 凭依 ) (4)百叫无绝( 停止、消失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13.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9题。(15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5.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4分)
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16.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不多余。(1分)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2分)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1分)
17.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比喻论证。(1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1分)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18.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题要求: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2分,语言表达清楚流畅1分。
19.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4分)
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目。(14分)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②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③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村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心想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不由大吃一惊,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它却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④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嫌它碍事,就把它锯了,生怕它会长出树芽来,又挖地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根,这样才觉得踏实。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着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⑤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想不到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大吃一惊,本以为已经十多年了,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又让它长成一棵树了。
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⑦泥土是不会睡着的,灵魂是不会睡着的,时光是不会睡着的,在我们沉沉睡着的时候,它们还醒着。
⑧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选》)
20.阅读全文回答: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4分)
作者从村庄的沉睡写起,为下文写泡桐树的醒着和顽强的生长作铺垫。(从对比或衬托的角度回答也可
21.文章第⑤段中的“大吃一惊”,除了具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外,还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惊喜、敬佩、对顽强生命力的震撼等。
2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原句: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生长着,并悄悄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赏析:不设统一答案,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
23.文章最后说:“我终于明白,即使在我们已经睡熟或沉睡的时候,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时刻“醒着”的“一些东西”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5分)
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60分)
24.拥抱母亲,我们会享有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丰富生命的内涵;拥抱梦想,我们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抱阳光,我们会感悟到快乐的真谛;拥抱春天,我们会领略自然的美好。拥抱就是享有,拥抱就是开创,拥抱就是感悟……
请你以“拥抱 ”为题目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