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简单、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提示:飘冲动的惩罚海子《春暖花开》
文本——教材对话——情感交流
预设——备课生成——处理随机情况
公开课家常化——家常课公开化
语文教学:尚简:目标简明环节简约手段简单(成本效益、开天辟地)务本:本质——人文性很强的工具学科
本职——学习语言(习得)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学习语言途径:习得
藤:语言实践枝叶: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教育等
学习语言三个维度:经典语言、现代语言、生活语言(举三反一)
本位——听说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求真:真起点、真阅读、真训练、真对话、真效果(真实、真情、真练、真效)
有度:挖掘教材、课堂开放、自主合作、情感渲染、手段运用、教师进退——有度
一、关于语文教学的反思
(一)大背景
众所周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曾受到来自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多方面的激烈批评,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并曾多次在报刊上开展关于语文教育改革的全民性讨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全民大讨论,发端于1997年11月“北京文学”在“世纪观察”栏目上刊登的一组关于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三篇文章(家长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中学教师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和大学教师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此后,“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和不少省市报刊还纷纷转载或刊登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的文章。如《中国语文教育忧思》《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等文章直指语文教育的痛处,全国中语会、小语会多次召开会议反思研讨。
二十年多前吕淑湘先生说:十年时间,2700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人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二)语文教学历程
解放后——满堂灌(满堂讲)受前苏联教育的影响,凯洛夫的三个中心论: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为主。
文革前(57年以后)——满堂左受政治气候的影响
80年代——满堂问受启发式教学的影响
90年代——满堂练提倡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突出工具性,忽略人文性,阅读作文能力可以训练,思维能力可以训练,但情感可以训练吗?
新世纪——满堂放收放要自如,张弛应有度
(三)语文课“繁”
教学目标杂(不集中),教学内容不明确(只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急需的)教学程序多(四五个大步骤中各包含几个中步骤,几个中步骤又包含几个小步骤,几个小步骤又设计几个小问题,还捎带板书几个字),教学用具多(一节课40分钟用20多张幻灯片,平均2分钟一张)
二、构建简单、高效的语文课堂
怎样解读文本,怎样上好语文课,以课例的形式与老师们探讨。
(一)整体把握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现代三论”,是新的思维方式的产物。整体性是系统论最重要的观点。系统论认为,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依据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人——简单的将206块骨头和一堆肉放在一起能是人吗?需要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综合的功能。系统论虽然是贝塔朗非创立,但中医的头疼医脚的理论正是系统论整体性的最好诠释。语文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为什么?因为和人认识事物的过程和规律是相符的。(举例:认识一个人先高矮、胖瘦、衣着等大概印象(整体)然后交往,了解其脾气、性格、爱好等(部分)最后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整体)。
课例一:《晏子使楚》
晏子——————不得不尊重——————楚王
面对侮辱——————反驳———————战胜
(1)、“使”怎么讲?(用、使动、出使访问)
(2)谁代表什么国家访问哪个国家?主要会见了谁?
(3)晏子始终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他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课例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评水浒语重心长育后人
谈碰壁借题笑骂旧世昏爱与恨
救车夫多少爱心多少恨
帮女佣关心他人忘自身
课例三:《跳水》
逗气
船长水手———猴子———孩子
追
跳水
(二)理解内蕴
课例一:课文《少年闰土》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大哭——东家的少爷可以撒娇,依恋闰土不愿分手便大哭
躲着哭——忙月的儿子只能压抑情感,偷偷哭
折射出两人身份的不同,读出一份沉重(少年已识世事艰)
课例二:《金色的鱼钩》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piāo]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ài)!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liǎn)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gē)瘩(da)。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老班长两次笑,笑的一样不一样?
笑着说——-为了安慰小战士吃鱼,故作笑(大鱼是假的,草地何有?骗他们吃鱼罢了)
一丝笑意——小战士吃鱼后他复杂的心情:毕竟吃了,终究太少,望望前方,路远迢迢!
课例三:《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整体)天高气爽————豪放————高歌
(部分)清丽柔美————沉醉————低吟
(影响)———(情感)——(表达方式)
课例四:〈一定要争气〉
抓三个“才”—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思想教育三统一;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童第周再三请求,校长才勉强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课例五:〈珍珠鸟〉
第四段训练方法——触及—提升—运用—体会(撞、啄)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一、检查预习,目标定向
1、真假珍珠鸟——读“红嘴红脚”句,读出“可爱”
2、用“因为,所以”讲“我”和“珍珠鸟”——沟通感受
3、理出:害怕——信赖(引导学生提问:怎样,为什么)
二、自读自悟,交流体验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抓“怎样”思考——引导出两个方面:一是地点越来越近(笼子四周、屋里、小桌上、杯子上、手边);二是动作:屋里——落、站、撞;小桌上——挨近、蹦、喝茶、啄笔尖、啄手指)
(2)导读:换它为“我”,换我为他——体会珍珠鸟的感受(问:1、撞;2、瞧我的反应;3、“啄”——要说什么)
(三)提高认识
课例一:《草船借箭》——学后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
知天
知天(客观环境)
知敌心中预想==客观事实
知人(人事关系)
知友
“要想把事情办成,自己的想法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学生归纳)
“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外界的规律性”(毛《实践论》)
问:如果是张飞守寨,会怎么样?
(逻辑学:归纳演绎思维学:综合分析)
“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的进行的。”(毛)
课例二:《雨点》
雨点落进池塘里,雨点落进江河里,
在池塘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
雨点落进小溪里,雨点落进海洋里,
在小溪里散步。在海洋里跳跃。
先弄清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的字面意思,再弄清其引申义——换词体会用词准确,最后联系起来体会其社会语义——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其存在及运动的方式不同。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课例三:〈田忌赛马〉
1、孙膑的办法好不好?高不高?绝不绝?这个办法的根据是什么?(齐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很多行不行?——知马
2、调换顺序的办法是不是万无一失?第一场比赛结束,如果齐还想赢,请你出主意,怎么办?(也用调换顺序的方法)
3、既然这个计策有漏洞,并非万无一失,为什么孙膑胸有成竹?(知人)
4、在三场比赛中,哪一场最关键?占了最大便宜?(第一场——以最小的代价消耗敌人最大的力量)
5、齐输给了谁?(田、孙、自己)
6、从现代的眼光看,这个办法还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划“他们把各自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和“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引导——学生举重赛我参加——不一个等级参赛)
7、你是齐,怎么办?(引导历史上齐因这件事认识孙膑,任用为军师,著名的围魏救赵、等战役是他的杰作。)现在看,齐是输了还是赢了?(输了比赛,赢了人才)
8、引导学生读《孙膑的故事》、《三十六计》
孙膑:孙武的孙子,著《孙膑兵法》曾被挖去髌骨,装疯得救。
课例四:〈惊弓之鸟〉
飞得慢———受过箭伤
听见弦响——害怕——拼命高飞——伤口裂开---掉下
叫得惨———孤单失群
(观察)——(判断)————————(推理)——————————(结论)
课例四: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对比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相互联系的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小虫和大船》——-——小事也能铸成大错,细节决定成败
《晏子使楚》——-———大小前提加结论的三段论
《蜗牛的奖杯》————好事坏事的转化,事物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