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思考
内容提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界被受青睐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本文试对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类型学生的参与技能、态度等方面所存在一些问题,做一浅略分析,并针对问题的解决做了一些肤浅的思考。以期对当前小学合作学习的开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合作学习 问题 思考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合作学习,它能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改善课堂心理氛围,因而受到关注。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光是学困生,而是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合作态度、技能等方面都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使课堂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效益。
问题一:各抒己见背后的鹦鹉学舌。
1、问题的主要对象:部分学困生。
2、问题综述:合作学习是学生小组间建立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发表并修正自己的观点的活动。它要求各组员既要善于倾听、善于思考,更是要积极的各抒己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有人说出一种见解时,往往会禁锢了其他同学的思维,使他们一窝蜂地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只有接受,没有思考与表白,这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分学生知觉水平很容易受背景的影响,特别是部分学困生思维更容易受到制约,不能形成开阔的思路;另则他们一般都认为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唯一的。
3、解决问题的思考:设计内容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给学困生以说的可能。同时让他们明白,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多种解决办法,有时需要换个角度想问题,要经常提醒自己:“我为什么和他(他们)一样?”另外还可帮助他们查找相关资料,给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问题二:积极主动背后的守株待兔。
1、问题的主要对象:依赖型学生。
2、问题综述: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使每一个组员的自身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但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些组员“消极怠工”,在等待别人的答案,让别人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他则懒洋洋地听,然后对观点、答案来一个生吞活剥,对于这样的同学是毫无发展可言的。原因主要是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另则存在依赖心里,认为最终还是由老师说了算,说不说没有关系。有的甚至担心自己的答案会受到别人的贬低与嘲笑。
3、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随时注意各组员的表现状况,教师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等待、踱步、巡视,而是要自觉的有重点的参与讨论之中,并有针对性地询问:“你认为是怎样的?”当学生作出交流后,就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们的付出得到认可与赞同。二是以“懒”治懒,可以把他“晾”在一边,直到他提出愿意与他人合作为止,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看到别人饶有兴味地学习,滔滔不绝的发言就会痒痒,教师的这一举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问题三:诚心交流背后的拒绝参与。
1、问题的主要对象:部分学优生。
2、问题综述:合作学习是在组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然而在现实合作学习中,跟消极等待相比之下,有时,一部分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由于害怕被其他同学窃取情报而不愿与别人合作。有时甚至还有植党营私的行为,两人窃窃私语,目中无人。只重视自己的努力与成功而忽视别人的失败,形成一个独立隔绝的“小单元”。
3、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不同于竞争性的学习,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大家积极的讨论交流,才能获取更多方面的知识,使大家都有进步。二是把每一学生对小组的贡献记录下来,在组际交流的时候,让那些优生体会到别人评价、分享自己的成果时的快乐。同时要注意使每个同学的成绩都获得认可。
问题四:围绕主题背后的漫无边际。
1、问题的主要对象:多数学生。
2、问题综述:教师通常都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合作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脚踩西瓜皮式的学习是经常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某一同学的发言涉及到了其他事物,而这一事物虽然与学习主题无关,但却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时往往就会出现一些游离主题、漫无边际的发言。他们往往以外部线索为基础,未加仔细考虑就急于发表与主题无关的意见,使合作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从无声到有声。参与讨论或探讨之前,让每一位学生独立地想一想、做一做、写一写,然后再进行交流。二是在各组员发表见解时,尽可能把话说完整,这有利于围绕主题地说。
问题五:全员参与背后的遗忘角落。
1、问题的主要对象:“地位”较低的学生。
2、问题综述:现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异质混合小组为多,虽这种组合有助于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以好帮差,但组员间存在着经济、学科成绩、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就有可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限的时间往往被一些在组中既有权威,又喜欢表现的同学所占有。而在小组中有一些“地位”较低的同学,虽然他也想说,但却没有机会。可能他们即使偶尔插一次嘴,也会招来嘲讽与排斥,是那些“地位”高的人控制了整个合作学习的局面。而那些“地位”较低的学生,无形中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3、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养成彼此欣赏、彼此接纳的学习氛围。二是注意给“地位”较低的同学一些较重要的角色,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避免被两三个人控制局面。如对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学生优先辅导,让他们充当教师的“小助手”。三是规定一些发表见解的方式,如依次式、补充式等,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总之,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习内容的不同往往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放任自游,不走过场,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于成功时以表扬;于卡壳时以点拨;于偏题时以引导;于沉默时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韩静:《美国中小学合作学习胜过竞争学习、个人学习原因初探》,《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6期。
2、韩静:《美国中小学课堂合作性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4期。
3、沈寿鸿:《合作学习需“四问”》,《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5期。
4、白锦表:《学习风格:因材施教的新诠释》,《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7期。
小学生课堂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及思考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合作学习,它能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改善课堂心理氛围,因而受到关注。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光是学困生,而是各种类型的学生在合作态度、技能等方面都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对当前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有所借鉴。
问题一:各抒己见背后的鹦鹉学舌。
1、问题的主要对象:部分学困生。
2、问题综述:合作学习是学生小组间建立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发表并修正自己的观点的活动。它要求各组员既要善于倾听、善于思考,更是要积极的各抒己见。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有人说出一种见解时,往往会禁锢了其他同学的思维,使他们一窝蜂地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只有接受,没有思考与表白,这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分学生知觉水平很容易受背景的影响,特别是部分学困生思维更容易受到制约,不能形成开阔的思路;另则他们一般都认为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唯一的。
3、解决问题的思考:设计内容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给学困生以说的可能。同时让他们明白,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多种解决办法,有时需要换个角度想问题,要经常提醒自己:“我为什么和他(他们)一样?”另外还可帮助他们查找相关资料,给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问题二:积极主动背后的守株待兔。
1、问题的主要对象:依赖型学生。
2、问题综述: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使每一个组员的自身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但我们也不难看到有些组员“消极怠工”,在等待别人的答案,让别人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他则懒洋洋地听,然后对观点、答案来一个生吞活剥,对于这样的同学是毫无发展可言的。原因主要是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另则存在依赖心里,认为最终还是由老师说了算,说不说没有关系。有的甚至担心自己的答案会受到别人的贬低与嘲笑。
3、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随时注意各组员的表现状况,教师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等待、踱步、巡视,而是要自觉的有重点的参与讨论之中,并有针对性地询问:“你认为是怎样的?”当学生作出交流后,就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们的付出得到认可与赞同。二是以“懒”治懒,可以把他“晾”在一边,直到他提出愿意与他人合作为止,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看到别人饶有兴味地学习,滔滔不绝的发言就会痒痒,教师的这一举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问题三:诚心交流背后的拒绝参与。
1、问题的主要对象:部分学优生。
2、问题综述:合作学习是在组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然而在现实合作学习中,跟消极等待相比之下,有时,一部分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由于害怕被其他同学窃取情报而不愿与别人合作。有时甚至还有植党营私的行为,两人窃窃私语,目中无人。只重视自己的努力与成功而忽视别人的失败,形成一个独立隔绝的“小单元”。
3、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不同于竞争性的学习,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大家积极的讨论交流,才能获取更多方面的知识,使大家都有进步。二是把每一学生对小组的贡献记录下来,在组际交流的时候,让那些优生体会到别人评价、分享自己的成果时的快乐。同时要注意使每个同学的成绩都获得认可。
问题四:围绕主题背后的漫无边际。
1、问题的主要对象:多数学生。
2、问题综述:教师通常都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合作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脚踩西瓜皮式的学习是经常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某一同学的发言涉及到了其他事物,而这一事物虽然与学习主题无关,但却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时往往就会出现一些游离主题、漫无边际的发言。他们往往以外部线索为基础,未加仔细考虑就急于发表与主题无关的意见,使合作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从无声到有声。参与讨论或探讨之前,让每一位学生独立地想一想、做一做、写一写,然后再进行交流。二是在各组员发表见解时,尽可能把话说完整,这有利于围绕主题地说。
问题五:全员参与背后的遗忘角落。
1、问题的主要对象:“地位”较低的学生。
2、问题综述:现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异质混合小组为多,虽这种组合有助于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以好帮差,但组员间存在着经济、学科成绩、特长等方面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就有可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限的时间往往被一些在组中既有权威,又喜欢表现的同学所占有。而在小组中有一些“地位”较低的同学,虽然他也想说,但却没有机会。可能他们即使偶尔插一次嘴,也会招来嘲讽与排斥,是那些“地位”高的人控制了整个合作学习的局面。而那些“地位”较低的学生,无形中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3、解决问题的思考:一是养成彼此欣赏、彼此接纳的学习氛围。二是注意给“地位”较低的同学一些较重要的角色,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避免被两三个人控制局面。如对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学生优先辅导,让他们充当教师的“小助手”。三是规定一些发表见解的方式,如依次式、补充式等,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总之,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习内容的不同往往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放任自游,不走过场,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于成功时以表扬;于卡壳时以点拨;于偏题时以引导;于沉默时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