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我们看海去》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2025-04-07
上这一课时,最终上成这样的。
一、简说八十年代青年特点。改革开放以后了,理想主义年代,青年人有浪漫情怀。等等。再简介作者。
二、朗读。注意节奏稍会快一些,读出青春活力。
三、分析。我分为两层。以“看海去看海去”为界。在黑板上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读,思考,交流,回答。
1、我们为什么要去看海?(读第一层思考回答。)
2、作者想像我们在海边会有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我们”怎样的情怀?(读第二层思考回答,表达的情怀兼顾第一层回答。)
1、题答案(要从文本本身体会):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成熟,可以出外闯荡世界了。(针对2345句回答)。因为我们精力旺盛,风风火火,活力四射,向往远方的世界,向往大海(针对67句回答)。因为我们不安于太平淡的生活,希望青春的生活丰富多彩。(针对89句回答)。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青春坚信自己的脚步。(10、----13句)
2、题答案:我们到了海边,能得到海的抚慰,得到心灵的共鸣。(或在海边放松,在海水中洗礼,在海滩上玩耍。)我们能放飞我们的激情,我们能探索未知世界。我们自信我们乐观,我们在风雨中磨练成长。
总的,表达了八十年代青年人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勇于闯荡未知世界的渴望。表达他们对理想,对未来的向往。
四、体会语言特点。注意朗诵节奏。
点击显示
【《六月,我们看海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打电话》教案设计
积累•运用 七 教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02丝绸之路最新教案A案
作文,给人带来尊严和荣耀
燕子妈妈笑了教案
《外面的世界》教案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7391/
上一篇: 苏教版《拔苗助长》教学案例之一
下一篇: 花钟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