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无论什么到他嘴里都成了哲学” 阅读答案

“无论什么到他嘴里都成了哲学”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4-11-30

无论什么到他嘴里都成了哲学

李竞西

①梁漱溟先生是我的老师,我愿意把我心里的老师写出来。只是这样写出来,不说好,不说坏;否则,非标榜,即背本也。

②先说个故事。他在侄女婚宴上训话,在说了段夫妇应相敬如宾的理论后,举例说:如像我初结婚的时候,我对于她(手指着在座的太太)是非常恭敬,她对于我也是十分的谦和因为敬是相对的,平衡的话还没有完,他太太大声地叫起来:什么话!瞎扯乱说!无论什么到你嘴里都成了哲学了无论什么到他嘴里都成了哲学,抛开其中略带嘲讽的意味,这倒是一个很准确生动的评价,梁漱溟的人生在很大意义上是哲学化了的。

③我觉得哲学家之所以异于人者,肯用心而已!一事一物,在旁人不成问题者,哲学家以为成问题,研而究之,哲学以出。其所以成问题不成问题者,在肯用心与不肯用心而已!漱溟先生常说他是问题中人。他告诉我们说:我初入中学时,年纪最小,但对于宇宙人生诸问题,就无时不在心中,想到虚无处,常常睡不着觉。那时我很憔悴,都有白发了,同学都赶着叫我小老哥。这位小老哥一生就是找问题,想问题,钻问题,解决问题,又生问题,循环不已。

④漱溟先生无时不在问题中,无时不是很用心地去求得解决问题。因为他用了心,很周密地想过,他的结论自然为他宝贵,咬得极真极透,不轻易因为人的反对而动摇;也就是说,他有时过于固执与夸大。等到若干时以后,他自己感觉不对时,也可以很快地改变,改变到和以前相反的方面去,于是他又可以说出他转变了的这一套来,叫人首肯。有人批评漱溟先生的哲学前后不对嘴,其实这正是他的可爱处。他常常说起以前的哪里不对,哪点理论不通、幼稚;他一样的说他前后不对嘴,他说:前后一致那是说永远的错误!

⑤我们说漱溟先生是哲学家,其实他并不如一般哲学家们的大谈其哲学;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是一个实践者,是一个努力于现世的人。他对社会的热忱恐怕很少人能及。我们不会忘记五四前后有一本传遍了知识界的小册子《吾曹不出如苍生何》,那便是漱溟先生的热忱的流露。他痛嫉当时社会的污浊而毅然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他主张接受西洋文化,也主张复兴民族精神。

⑥他曾经一度长达七八年的时间暗中出了家。我们说他出家是指他心理现象和思想的归趣而言,形式上并未和俗人两样。《印度哲学概论》便是他研究佛学后而写成的,后来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演讲,他的思想便开始变迁,直到现在的乡村建设①。

⑦这变迁很简单:因为人生问题感到烦闷,便往佛学中走,稍有所得,便徘徊往返;可是佛学能救一人而不能救天下人,他便研究到儒学和西洋哲学,发现东西文化之趋异,亦即发现了今日中国问题的主因。他认为中国百年来所以混乱,是因为东西文化相冲突,社会组织构造崩溃,让一切都陷入无秩序状态中;要中国有办法,根本是建造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新社会秩序必然是东西文化的沟通调和,必然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自动起来本着固有民族精神,容纳外来科学技术以组成一最进步的团体。乡村建设即是本此意念而做的努力。他抛弃了都市生活到一个偏僻的乡村里去,很高兴地天天念着为中国开前途。

⑧漱溟先生是很崇信中国的儒者之道的。现在,他由出世的佛家转到入世的儒道;由全盘接受西洋文化转到复兴中国民族精神,这点使赞美他的人赞美他,攻击他的人攻击他。他酷爱和平,想在维持现状的和平下培养民族生机,有人说他不免太中庸了些;但我很赞成他,甚至于他再信佛开佛会,跪在佛前祈祷赐给和平,以待乡村建设的成功,我也赞成。我也是只求和平的人,和平得到了,什么都有办法了!

(节选自《二十今人志》,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有删改)

【注】①乡村建设:指乡村教育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

19.梁漱溟先生哲学化的人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20.本文是一篇评传,请以第三段为例,简析评传的文体特征。(5分)

21.梁漱溟先生是一个对社会充满热忱的人,但他却一度出家。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9.【信息整合】(4分)

①无论什么到他嘴里都成了哲学。②时刻用心去寻找、钻研并解决问题。③努力将哲学付诸实践。

[4分。答对第①点1分;答对第②③点中一点2分,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

20.【特征分析】(5分)

作者先分析评价哲学家与一般人的区别,接下来叙写梁漱溟先生回忆自己中学时代因想问题而憔悴的经历,最后对梁漱溟先生作出整体评价。这样写体现了评传评中有传,传中有评(评传结合)的文体特点。

[5分。阐述分析,3分;文体特征,2分。意思对即可。]

21.【问题探究】(6分)

他的出家是指心理现象和思想的归趣而言,形式上还和俗人一样,并非真的遁入空门。(3分)梁漱溟先生出家的经历,看似与对社会充满热忱相违背,但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寻找解救天下人的方法,与后来转向儒学的目的是一致的。(3分)

[6分。意思对即可。]

点击显示
【“无论什么到他嘴里都成了哲学”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77208/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技巧
  • 诗词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