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聪明吗?阅读答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也正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
第一,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当陷入具体事务,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这是领导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决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他聪明吗?
第二,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用错人,并导致严重后果。战争无情义可言,倘若在赤壁大战中,在华容道上把关、张,或关、赵两人位置对换一下,这样不是既让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又可瞄棼售曹操,岂不两全其美?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荆州驻守人选上,他选择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尔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自己也差点成为司马懿的阶下囚,则是妇孺皆知的事。宋欧阳修说:“用兵之要,先择于将臣。”而诸葛亮不会用人和错角人,却用天意”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
第三,诸葛亮的不聪明还反映在他不能招贤纳才,蜀国君臣平庸,后期更无大将“镯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便是一个明证;刘备死后,在诸葛亮执掌大权期间,虽招了一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足见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况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六出祁山,进攻魏国。虽说吴蜀这时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当时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手,东西夹击,司马懿也要在漫长战线疲于奔命,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二次失败还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的失败只能说明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敢取而代之,实无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决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这能说诸葛亮聪明吗?
1、解释词语。
事必躬亲: __________________
一蹶不振:__________________
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诸葛亮“愚忠”、曹操“卷土重来”,加点词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3、“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句中加点的“屡战屡败”能否改为“屡败屡战”?为什么?
4、人们历来对诸葛亮极尽赞美之辞,而本文作者却对诸葛亮的“聪明”质疑。文中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质疑”,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逐层推进的吗?
5、选出对本文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判断最准确的一项:(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6、《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他三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聪明吗?》答案:
1、凡事都必须自己亲自过问。
受到挫折,不能再振作起来。
连妇女和儿童都知道。
2、“愚忠”是褒贬结合,褒中有贬,表明作者对诸葛亮既惋惜又讽刺:“卷土重来”则为贬义。表明作者持否定态度,带有憎恶之情。
3、不行。“屡战屡败”是贬义,而“屡败屡战”则是赞美其精神,为褒义,改换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了明显变化,且不符合文意。(意对即可)
4、①诸葛亮事必躬亲,不分大小;②诸葛亮不会用人;③诸葛亮不能招贤纳才:④诸葛亮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⑤诸葛亮缺少勇气和决断。不是逐层推进,而是并列关系。
5、A
6、《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