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教时案例设计
一、教材解读
课文是安徒生笔下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文章记叙了19世纪丹麦的残酷现实: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头叫卖火柴,最终冻死街头。这个故事深刻揭露了19世纪丹麦的社会现状:贫富不均,人情淡薄。文章在“叫卖火柴”、“擦燃火柴”、“冻死街头”,这一线索的牵引下,记叙了一个全世界儿童喜爱的经典童话。
二、设计理念
1、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写到:获得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只能在记忆中留下仅有的可怜的寿命。因此,教学中要着眼整体,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2、以“可怜──同情”一线贯穿全文进行教学。
3、在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换位体验:假如要你代小女孩诉说心中的苦,你准备怎么诉说。
三、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正确朗读生字新词
3、研读课文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四、关键词
可怜、同情、诉说。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角色换位,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可怜,深入阅读,激发同情之心。
六、教学过程
1、揭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为了能吃上一口饭去挣钱,去求人吗?是的,我们不用为生计劳于奔命。今天,故事中的孩子,她生活如何?她的命运怎样?这孩子是谁?
(话题引入,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师:课文比较长,可先读通全文,然后选择最催人泪下的段落读一读,了解课文大意。
(初读时配上北风呼呼的音乐。)
(初读时配乐,为了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
⑵ 学生读课文后交流:
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心情。
(对课文的阅读首先应该是整体的感知,只有准确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了解。另外,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初读时整体和部分有机结合,能取到节时和高效的双重作用。)
3、批注阅读,形成自我感受:
师:阅读需要我们用心去和语言文字接触,你越亲近她,她告诉你的也就越多。请同学一边默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一边思考,圈画你有所体会的地方,再把你当时联想到的试用简短的话写下来。
(“潜心会文”的过程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让学生“批注阅读”,实现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同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4、研读品味,深入感悟:
⑴ 出示奶奶的相片投影,师作深情并茂地引导:小女孩受了那么多苦,她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今天,面对已经去世的慈祥的奶奶,她要诉说心中的委屈,你能替女孩诉说出来吗?选择你认为女孩心中最大的委屈一到二点,用上“奶奶,我……”的 句式帮女孩诉说,并说说批注中你的感受、想法。
(第二次配上北风呼呼的音乐声。)
(出示奶奶的投影,借助感官,激发学生想要替女孩诉说的欲望,配乐诉说,让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
⑵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板书。
生:奶奶,我想告诉你,今天是大年夜,可我还是光着头赤着脚在大街上卖火柴。
师:为什么要告诉奶奶今天是大年夜?想让奶奶知道什么?
(老师的追问,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迫切希望得到快乐,食物和疼爱。)
生:奶奶,我没有保暖的鞋,一只大拖鞋也跑丢了,让一个男孩捡走了。我想,小女孩多可怜啊,冬天没有保暖的鞋,而且连同龄人也欺负她.
(学生不但通过阅读文本,学会了用自己的话帮小女孩诉说,还反馈了批注阅读中的所得,这样的阅读感悟正是我们需要的。)
师:小女孩自已会有鞋吗?如果有,那会是怎样的鞋?
(课堂小练笔:“那是一双好破的鞋呀,那么破──……”)
(在动态的口头交流的同时,安排相对静态的课堂练笔,让动静搭配,并且在写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自身感受实实在在内化成个性的语言。)
生:奶奶,我很冷,但不敢回家,爸爸会打我的,我家屋子的裂缝更大了,和街上一样冷。
师:是啊,街上冷,家里也冷,难道小女孩只是缺衣少鞋,身体觉得冷吗?
生:不只是身体冷,疼她的奶奶死了,小男孩也欺负她,甚至连爸爸都要因为没挣到钱而打她,她心冷啊!
(有了学生的批注阅读,自我感受,加上适时点拨,学生的感悟多深啊!)
5、朗读训练,升华情感:
师:都说黄莲苦,卖火柴的小女孩比黄莲还要苦三分,小女孩想让慈爱的奶奶知道她的生活,我们已经替小女孩诉说了心中的苦,作为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我们应该让更多的知道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通过感情朗读告诉更多的人。
⑴ 学生自由练读。
⑵ 全班交流读:指名读,赛读,师范读。
⑶ 配乐齐读。
(从配乐初读,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到配乐诉说,激发怜惜之情,再到配乐齐读,让学生成为呼吁人们同情小女孩的倡议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撞击,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
6、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 怜
冷 家穷 饿
无人疼 受人欺 没快乐
七、自我评点
1、阅读与思维相结合,让“读”体现层次和深度:
配乐初读,批注阅读,研读述说,最后配乐齐读,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朗读,读出意蕴,读出味道。最后学生成了呼吁同情、保护弱势群体的倡议者,让文本成为学生释放情怀,提升价值观的凭借。
2、自主感悟与引领相结合,让“讲”体现思想和个性:
教师适时的点拨,会让学生思维更深入,感悟更有深度和广度。“身体冷,心也冷”对于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来说不易体会,通过关键词句的引导和推敲,学生的感悟就有了更深的见地。
3、角色置换,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实现自主探究:
以“奶奶,我……”这样的形式帮小女孩诉说心中的悲苦,使学生多了一份同情心,责任感,使运用文本而不只留于文本的理念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