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导学案3
“导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环节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科 主备 组长签字
课题:《写简单的议论文》(总第 节课)
备课时间:3 月17 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一般构成特点,了解写议论文常用两种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说说议议练练写写,指导学生初步尝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观点,写简单的议论文。
教学重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技法,即运用事例论证、说理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来证明观点。
教学难点: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运用事实和讲道理的和谐搭配。
自学导引:
1.自读课本写作短文的内容,概述要点。
2.回顾概括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议论文,复习议论文相关知识。
合作交流
(一)引入议论的两种方法
写议论文就是告诉别人你的观点,其实你们每天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有一位同学说,我们班的星期二太可怕了,居然排了两节英语、两节数学、两节语文。在这段话里,“我们班的星期二太可怕了”就是一个观点,“居然排了两节英语、两节数学、两节语文”就是证明这个观点的事实。这段话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文的雏形。它提出了一个观点,再用一个事实证明观点。写议论文就是这样,首先要有一个观点,其次就要想办法证明这个观点。
那么如何来证明观点呢?
刚才老师提出一个说法:作文就是说话。还记得我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吗?我先说“我们平时的课前讲话,同学们的讲话稿,那不都是一篇篇很好的作文”,这是一个事实,再说“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说了一番话,搬到我们教科书里就成了一篇很像样的议论文”,又是一个事实,最后说“叶圣陶在《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一文里也说过:写作就是说话”,这就是引用名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我是用了两种方法来证明我的观点,一种是摆事实,一种是讲道理。一般来说议论文里就是用这两种方法来阐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
(二)学习用“摆事实”证明观点
1.阅读知识短文,划出哪类事实可用于阐明观点
现实中的事实,历史事实、文学作品中的事实、统计数字。
演练一:说说下面的语段分别举了什么样的事实来阐明观点?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纪念白求恩》)
——举现实中的事实为例
②能读书和会读书,并非一回事。南宋陆澄,他从小好学,相当刻苦,“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可他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书中道理;他想编一部《宋书》,一辈子也没有完成,当时的另一位学者跟他开玩笑说:“陆公,书橱也。”唐朝李善,读书贯通古今,精于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深得好评;可惜的是他缺乏创见,只能为前人作注释,被称为“书簏”。(《能读书未必会读书》)
——举历史事实为例
③《三国演义》是一本人见人爱的小说,其中有两个武艺高强、勇冠三军的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吕布,他先靠丁原,后却靠董卓而杀丁原,投靠董卓后,又杀掉董卓投靠王允,后来单干失败后,竟然想要投靠曹操,真是个没有丝毫“诚信”的卑鄙小人,所以遭到了人们的唾骂;另一个是关羽,自和刘备桃园结义后,一心一意辅助刘备打天下,死而后已,可称为天下第一“诚信”人,所以得到了万世敬仰。(《“诚信”何处寻》) ——举文学作品中的事实为例
④耕地在逐年减少!
我走访了斜桥乡的好几个村,得知,一般来说,各村的人均耕地只有8分多,有两个村的人均耕地都不足7分。
据报道,我国“六五”期间,全国耕地已有3680亩落入“虎口”,其中,1985年减少1500万亩,去年比上年减少900多万亩,相当于青海省的全部耕地面积!(《危机,存在于中国的土地》)
——举统计数字为例
2.用事实阐明观点,最重要的一点是事实要能证明观点
演练二:有的同学以《谈友谊》为题,用到了这样几则材料A.少先队员在街头扶老携幼的行为 B.马克思与燕妮的真挚感情 C.恩格斯给马克思的无私资助 D.李白与杜甫结为挚友 E.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绵绵情意 F.国共合作 G.为孤老服务。你认为这些材料是否适合论题的需要?为什么?(应弄清“友谊”这一概念的含义,一般说来,它指朋友间的交情,它不同于“爱情”,也不同于一般同志间的交往,更不同于党派之间的某种关系,所以CD比较适合论题的需要)
点拨:用事实阐明观点,事实必须确凿(真实可信,切忌胡编乱造)、新鲜(切忌人云亦云,总是举让座、老师生病等老掉牙的例子)、典型(能充分证明观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是几个,要注意代表事物的不同侧面,如古今中外。在阐明事实时,要写得概括简明。根据阐明观点的需要,突出事实的某一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不必细加描述。
(三)学习用“讲道理”证明观点
1.阅读知识短文,划出哪类道理可用于阐明观点
——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2.演练三: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名言警句
人生的价值,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从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至理名言:“ ”,到南宋文天祥的激昂高歌:“ ”,从古希腊晚期杰出的思想家伊壁鸠鲁所设想的“最精美”、“最合意”的人生,到十九世纪匈牙利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的题为《自由与爱情》的壮丽诗篇:“ ”。多少人在思索着、寻找着人生的价值!
3.演练四:
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珍惜时间”的观点;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学贵有疑”的观点;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后来居上”的观点;用讲道理的方法口头阐明“要善于抓住机遇”的观点。(四选一,讨论、发言、评述、纠误。)
4.师点拨:用道理作论据,要认真核对,不可有错漏或断章取义,引述后要有必要的分析评论
(四)、写作擂台赛
第一题
1.题目说: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讨论具体表现在哪里?⑴父慈子孝,兄友弟悌;⑵为人谦和,礼貌待人;⑶诚实可信,知恩图报;⑷爱国爱民,心忧天下;⑸克己奉公,廉洁公正;⑹修身养性,君子慎独;⑺见利思义,以义制利;⑻勤劳俭朴,艰苦奋斗;⑼质朴求实,宽容大度;⑽勇敢刚毅,身体力行。
2.题目问: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联系实际谈,如青少年学生对孝敬父母的意义——不仅继承了传统美德,而且只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于万一,更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基础。
3.题目上提出四点要求:⑴观点正确;⑵有自己的见解;⑶例证有说服力;⑷适当引用格言警句。
例如阐述传统美德中讲究“诚信”的道理,观点可以是:诚信是品德之瑰宝,是才智之源泉,是成功之前提,是无形之资产。
第二题
阅读一则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议论爷爷剪枝条给我们的启示。
1.削枝以强干。爷爷剪掉一些枝干,会使果树长得更好。舍弃次要的,是为了保留主要的,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2.看眼前,果树枝条茂盛,长势很好,看发展,剪掉枝条会使果实丰硕,所以爷爷毫不吝惜。行动服于目的,措施受制于宗旨。这是有远见、有胆识之举。
3.小孩拿起一根枝条,也许长得很好,但从整棵果树权衡,它成了分散营养,影响结果数量与质量的冗枝,必须剪掉。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部分服务于整体,局部服务于大局。
4.“傻孩子”,傻在何处?傻在只看到一根一根的枝条,忘了它们与整体的联系;只看到它们眼前的长势,忘了它们最终影响的结果。我们切不可一叶障目,而不见全树。
第三题
入选“集锦”的材料,要注意“典型”“精辟”“可靠”;分类制作卡片可以从内容、形式或作者等多角度分类,原则上便于查找。
附范文: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认为,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认真观察周围大自然”等习惯,是他学到的能够引领他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东西。童年时期就开始培养的良好习惯使他受益匪浅,终于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由此可见,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习惯,意味着对所做的习以为常,是一种自觉。那么,良好的习惯,就意味着对助人为乐习以为常,对善良报以微笑习以为常,对认真完成每一件事习以为常,对生命的每一瞬间充满激情习以为常。人们常说的素质,正是习惯的体现。因为,没有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品质,也没有能刻意雕琢而成的素质。品质和素质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流露,是良好习惯的必然结果。
习惯,不仅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律,而且是贯穿人一生的一条生命的河流。不管你脚下是一马平川,还是崇山峻岭,也不管你眼前是阳光明媚,还是烟雨迷蒙,它始终悄悄伴随你左右,渗透到你生命的每一个细胞里。它有时会化作瀑布飞流,让人惊羡不已;有时却只是心底的一湾小溪,默默回旋。良好的习惯,不需监督,只要保存;它能陪伴你走完一生,它终将成为你的个性,成为你的名片,甚或成为你对世界和后人的赠礼。
印度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们青少年正处在树立人生观,培养多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为我们的未来积攒财富。那将是我们永远取之不竭的宝库。
最后,让我们铭记在心:好习惯能让你受益终生。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