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学视角观照中小学语文教学
从1997 年开始,中国语文教育遭遇了世纪末的尴尬,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批评与讨论。在批评与讨论的过程中,论争的焦点问题是文学教育。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文学教育具有的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少并且单一、陈旧。另外,中小学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严重问题。人们认为,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极其有限的文学作品,教师往往采取“肢解”分析的方法,使学生感受不到文学作品的整体形象,得不到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体验,无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在批评、论争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意识到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并严重制约着问题的解决。第一,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理论陈旧的现状是造成文学教育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仅仅依靠在高校做学生时所学的文学理论,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更新、改变,因此对文章的讲解还恪守着“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的简单模式。另外,很多教师自己上学时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就寥寥无几,毕业之后很少甚至再也没有阅读过文学作品。众所周知,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往往是最累的,作业量最大,并兼做班主任。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个人爱好,语文教师一般不会主动阅读文学名著,更不会去阅读那些对自己没有直接帮助也较为难读的文学理论著作。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这样,就不难想象中小学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什么状况了。第二,人们认识到文学理论直接影响着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极其匮乏。分析原因,文艺理论研究者往往注重的是基础理论研究,而很少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这方面的文章,往往是极少数中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在阅读了有关文学理论方面的著作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看法。这些成果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高度,无法满足文学教学的现实需要。
从一些国家和地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加强文学教育成为母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文学教育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促进文学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小学文学教学的现实问题,需要文学理论研究走出原来的空间,在理论方面拓展文艺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与中小学文学教学结合起来,为语文教育提供科学、系统和实用的改革方案。
为此,“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在现有文艺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进行审视,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外国在文学教育方面的经验,以解决我国中小学文学教育所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文艺学和中小学文学教育引论;中国古代文论和语文教育的发展;中国近现代文艺学理论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变革;我国当代语文教育论争;港、台地区的中小学文学教学;外国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名家讲名篇。
从上述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这套丛书对于目前中小学文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从理论意义方面来看,对文学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对文学教育的作用等方面都会有比较深入的探讨。从现实应用价值来看,目前的中小学文学教育正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而这些研究成果会为目前的改革提供直接的参考和借鉴。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多卷本的系列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思路与方法。其次,这些成果适用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工作者,包括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和高校语文教育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另外,这些成果也适合研究文艺学和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员阅读,因为这些成果拓展了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课题研究成果。本研究课题是由王富仁和郑国民主持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公开大学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和内容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