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第二册《三个伙伴》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第二册《三个伙伴》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2025-02-15

一、教学理念

1、 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积累”、“诵读”、“感受”、“体验”以和“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具体落实,教师要把更多时间留给同学,引导他们当演员,当课堂主角。

2、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同学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主要通过与文本的对话。重点发展自身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低年级只要求发展自身的感受和理解。)

二、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启发同学联系实际,说说对小伙伴的理解。接着,让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再分节读课文。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先复习生字,再指导看图,让同学连起来说说这一两幅图。在看图的基础上指导同学读课文。图文结合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又由最后一个自然段设置疑问引导同学朗读,培养朗读兴趣。接下来教师指导学习课文,指导读课文。并且完成练习。让同学试演三个小动物,由此让同学更好体会课文,受到教育。最后,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完成课本剧的扮演。完成作业。

总之,整节课都在有图文、课件、扮演等手段下进行学习文本上的知识。让同学有感受和理解的过程。

三、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干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理解和读背课文。

三、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水、小水桶,头饰等。

四、板书

14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图)小袋鼠(图)小象(图)

用嘴巴 用皮口袋 用鼻子

挖树坑 运肥料 吸水,浇水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读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种过树吗?(种过),小动物是怎样种树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关于三只小动物种树的故事。

板书课题:14 三个小伙伴

2、 读题,讲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3、 提问:你有好朋友吗?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是怎样种树的呢?

〖评:由课题引入生活,既是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感受了课文,理解了生活。又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自由回答,初步学会自学。)

(2)出示生字词:栽树锄头箩筐挖坑施肥培土浇水嘴巴鼻子拱

(3)指名读生字词。

(4)指名分节读课文。

〖评: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同学尝试自主地完成掌握生字词的发音和字形,读通课文,并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 出示挂图,指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课件先后出示下列词语:

yě zhū dàishǔxiàng

小野猪 小 袋 鼠 小 象

指名读,齐读。

②看图 练说:()有()。

③ 它们去干什么呢?请你说说这幅图。

④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

⑤它们为什么要一同上山栽树呢?(环保,绿化)

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多高兴啊!咱们来高高兴兴地读这句话。

〖评:低年级的小同学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但他们由于知识与年龄所限,往往“辞不达意”或“杂乱无序”教师应和时给予他们协助,教给他们说话的方法。在这里教师不只让同学理解了课文,而且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提高了听说能力。〗

四、 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 反复指名读:伙伴同没要巴就把拉

运用已有识字方法自身学习生字。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根据笔顺集体书空。

口头组词。

教师范写生字,同学观察字形结构、笔画。

左右结构的有:“伙伴没把拉” 写时左窄右宽。“就”写时要两边相等。

上下结构的有:“要”上下局部写扁些,要紧凑。

同学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练写。

〖评:生字的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它既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又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前提。教师怎样有意识让同学去学是教育的思想问题,我认为“实践中能悟出道理,发现规律。” 让同学听、说、读、写是必要的。这是获得学习方法的主要源泉。其次,教师的示范起到了“身教”的作用。最后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让同学去练习。〗

作业:你能试着把三个小动物怎样种树的故事讲出来,扮演出来吗?

〖评:作业要着眼于同学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提高同学的语言素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第二到第三自然段,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干把事情做好的道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一、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三个小伙伴》,学习了它的生字,现在请看屏幕:

伙伴 一同 没有 不要紧 嘴巴 就 是把 手拉着手

2、 指名读,师生评议。小火车读。

二、 新授

〈一〉引入课文

1、 指着图片问:“小朋友,这是谁?”(贴图片当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课件出示图2):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去栽树,栽好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

a. 小伙伴们在干什么?(手拉着手,又跳又笑,唱歌又跳舞)

b. 看出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十分高兴)

c.让我们用高兴的心情来读这段话。(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导言: 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 (没有) 没有工具它们怎么栽好树的呢?请你去课文中找答案吧。

同学自身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评:插图既能提高同学的兴趣又形象的展示了课文,它是发展同学语言的有利条件。教师应该充沛让同学结合图进行一系列的语言练习。如:看图说话等。其次,充沛利用课文内的句子、段落来提高同学的阅读兴趣是十分有用的。〗

感知课文

问:小动物们种树遇到了哪几个困难? (同学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2、当遇到了困难,小动物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 着急 难过 )

(指名读): 谁来读第一句?

(指导读)

注意语气。读到怎么办”这个地方时,告诉同学要往上仰。)

自身练习读, 指名读,小组读。

3、 小动物们想出了方法,小野猪,小袋鼠,小象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回答的内容)

不要紧, 不要紧, 我有硬硬的嘴巴。

不要紧,不要紧,我有一个皮口袋。

不要紧,不要紧,我有长长的鼻子。

a. 指导读,(读出自信,一点儿也不把困难放在心上)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 最后小动物们就用自身的身体解决了困难。让我们口头完成练习:

小野猪把( )当成( ),挖出( )。

小袋鼠把( )当成( ),运来( )。

小象把( )当成( ),吸来( )。

〖评:同学说话既可以练习说话,又把知识进行了学习和整理,同时让同学在说话的同时动眼,动脑,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5、 让我们自身把下面这几句话读一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不一会儿,小野猪就用嘴巴拱出了一个树坑。

不一会儿,小袋鼠就用皮口袋运来了一堆肥料。

小象跑到小河边,用长鼻子吸足了水,把树坑浇得湿湿的。

〖评:引导同学学习语言、发展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必需以培养同学的语感为核心。必需坚持“重语感、重积累、重运用。教师必需让同学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并且潜心品读课文,领悟语感。教师要抓住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反复品味。如:“怎么办?”这个地方就要注意语气、声调、速度的配合。〗

6、 感知动作,扮演。

自身在下面扮演小野猪用嘴拱树坑的动作。

谁来扮演小袋鼠去运肥料?

谁来用嘴和吸管代替小象的鼻子,把树坑浇得湿湿的。(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

7、 看了他们的扮演,你喜欢书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1.各有各的身手 2.不怕困难 3.知道一起合作解决困难 4.从小懂得植树造林 )

小结课文:

三个小动物不只从小就懂得植树造林,美化我们的环境。 而且知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怕困难,知道一起合作解决困难。它们真让人喜爱啊!

品读课文

选择自身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

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教师指导朗读。(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

指名读。同桌互相读。(给同学有表示的机会。)

指名同学背自身喜欢的自然段。

〖评:兴趣是阅读的基础,加强朗读训练对培养同学的语感形成奠定基础。语感的强弱与语言资料积累的多少密切相关,让同学背诵有利于同学贮存语言,积淀语感。〗

〈五〉排演课本剧

1、 招募演员,同学自身试演。

2、 带上头饰,同学扮演。

3 、 集体点评。

〖评:学贵在于用,在此过程中,同学的主体作用充沛得到了发挥,这样的过程,是理解文本的过程,更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同学语文的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三、总结全课

1、 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三个小伙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同学回答)

是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一起玩,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身的身手,

一起努力,才干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2、 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遍课文。(齐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书写生字,并组一个词。

2、背诵课文。

点击显示
【小学语文第二册《三个伙伴》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8646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