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文本细读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让人们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从而告诉我们仿生学的知识。
乍读此文,不免会被第二小节所吸引,它采取设问的方式,引出下文。读到此处,我不禁想知道: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人们又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我想充满期待,“良好的开端将是成功的一半。”有了这种阅读期待,我们会更迫不急待地读下去。
接着课文向我们介绍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敏锐在哪呢?作者用了“无论……即使……也”的关联词,如此一来使表达更为形象,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好好的品读。一句表达强调的反问句又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于是作者有力地举出了科学家做的三次实验: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第一次详写,后两次略写,通过比较,我们的疑团解开了,作者下结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紧接着作者又进一步阐明蝙蝠是如何“工作”的,虽然说明文要介绍的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但是只要我们带领学生潜心钻研,深入文本之中,文本的精妙之处也就自然会出来了,比如我们可以关注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用词的准确性,这是说明文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掉“反复、终于”读读句子,接着再把这2个词放进去读,用这种还原的方法,学生便会很快发现这其中的反差。“反复”“终于”突出了科学家研究的过程的辛苦,也能证明这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使我们感受到科学家研究的那种态度,我们的学习也需要这种精神。如此一来,不仅仅品出了语文的味道,更悟出了生活的“味道。”同时也可以带出前面第4、5小节的学习,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雷达的“工作原理。”如果单单理解这段话,会显得有些深奥,所发必须紧密联系上文,可以将其变成填空的形式:雷达的天线就好比蝙蝠的( ),雷达的天线电波就好比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好比蝙蝠的( )。两者一结合,我们便更清晰地了解了蝙蝠带给人们的启示。另外,在这里可以作进一步的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用仿生学呢?
综观全文,作者从字里行间无不将“蝙蝠和雷达”紧密联系着。从开始提出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