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离骚》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单元《殉道者之歌》版块的教学内容。诗歌主要叙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斗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⑵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正确理解全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象征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有差距。屈原的《离骚》距今年代久远,又使用楚地方言,因此理解起来很有难度。所以应编制详尽的导学案,把时代背景、文言知识、艺术成就、语言特色等方面介绍清楚,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课文。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诵读课文。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先来看一首诗《吊灵均》(投影)。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楚辞》分别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节选,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作者简介
简历:屈原是楚国贵族,早在楚怀王时就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成就: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 传统的源头。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评价: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关于《离骚》和骚体诗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也是最长的)抒情诗(政治抒情诗),共373句,近2500字。特点:香草美人作比兴,神话传说构幻境。王国维曾说:“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