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考前练习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考前练习   2024-11-30

期末考试是对同学们一学期学习成果的一次大盘点、大检阅,同时也是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欢迎参考~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授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所以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si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5、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荫补,也称为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补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B. “擢”在文中为“提拔,提升”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升官进爵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拔”“陟”“晋”“进”“改”“拜”等。

C. 蛮,《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列传”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中列叙历史人物事迹的传记,如汉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曾经说:“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所以数叛,不如尽杀之。

(2)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0分)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8、 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9、 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1)苏轼《赤壁赋》中,与无穷的长江对比,极言生命短暂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中引用了秦国开发蜀地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 。”

(3)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明宁死也不改变节操的态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张伯苓:南开的“不倒翁”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欧洲列强像一群饿狼扑向中国。张伯苓不禁自问:国家积弱到这种地步,中华民族何以自立于世界?以这样的官兵对阵外敌,怎能不一败涂地,任人宰割?他站在甲板上,眼里射出坚毅的光,他斩钉截铁地说:“海军救不了中国!”经过新地思索,张伯苓得出这样地结论:“要在现代世界中求生存,必须有强健的国民。欲培养健全的国民,必须创办新式学校,造就一代新人。”

1904年张伯苓和严修在严氏家馆的基础上,在天津创办南开中学。后来这所中学越办越好,成为中国北方最著名的中学。张伯苓成为声誉卓著的新教育倡导者。

赤诚的爱国之心,使张伯苓暗下决心:“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投身教育事业之后,张伯苓便将这样的理念带入南开学校。1935年以南开队主力队员和北宁队组成的中北足球队,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战胜洋人而夺标的足球队。张伯苓高兴地宴请了全体队员,席间他激动地说:西洋人嘲笑我们是“一盘散沙”,做事是“五分钟热度”,事实是最好的反证。足球比赛是一种团结合作性很强的运动,全队必须团结一致,顽强奋战,才能有取胜的希望,我们以此来克服“一盘散沙”,不失为一副良剂。足球比赛的时间长,紧张而激烈,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如以此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准绳,就不会被人嘲笑我们是“五分钟热度”了。

张伯苓出于复兴中华爱国心在天津创办了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第二南开女中,又在重庆创办了南开中学,用“私立民有”的教育实践,矗起教育家丰碑,社会各界感念张伯苓办教育的赤诚,纷纷慷慨相助,使得张伯苓募集了数百万资金,他自己分毫不沾,捐款一一登记建账,账目完全公开化。

尽管他为多所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也从不多拿工资,如果领南开中学工资,就不再收南开大学工资,始终坚持一份工资的待遇,过着清贫如水的生活。因公出差,也是坐三等车厢。在市内开会时,张伯苓常常是步行前往。住最便宜的旅店,乃至出门必带臭虫药,那是由于他下榻的简陋馆舍臭虫多之故。

而他和严修在20年代共同制定的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张伯苓指出,“允公,是大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主义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他又解释道:“所谓的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

张伯苓一生对南开中学怀有特殊感情,但在他的晚年,却被婉拒参加南开的校庆典礼。1950年10月16日晚,南开中学的一位老师找到张伯苓的三子谈话,大意是不要让校长去参加第二天的校庆。转天早上,天空下起了细雨,张伯苓穿起雨衣要去南开中学。三子张锡祚说:“外面下雨了,爸爸您还是别去了,他们不太欢迎您去。”张伯苓听出话中意思,立即脱下雨衣说:“好,既然下雨了,就暂时不去吧!”张伯苓为此内心痛苦极了,但外表依旧保持着镇定,一点儿也看不出颓唐的样子,在家中依旧谈笑风生。

1951年2月17日,那天天气特别寒冷。晚饭后,卢开瑗(南开校友,卢木斋之子)来拜访张伯苓,说是听到小道消息,中央决定任命张伯苓为政协副主席。张伯苓听后非常高兴,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劳了。所以卢临走时,他坚持要送卢下楼到大门口。儿媳瞿安贵觉得天气太冷,就送一杯热茶给张伯苓,只见老人口歪眼斜,已经不能言语。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是脑溢血。黄钰生(张伯苓的学生)执笔写了一份遗嘱,坐在张伯苓的床边,逐字逐句念给他听。张伯苓边听边点头,全篇念完的时候,他竖起右手大拇指,想说“好”,但已经发不出声音了。

相关链接:遗嘱部分内容

“余致力于教育事业垂五十年。凡余所致力之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而力有未逮者,今在人民政府之下,一一见诸实施。”

“余所尝效力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众将在人民政府之下日益发达。”

“今日之人民政府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廉洁的政府。其发展生产,友好苏联之政策,实为高瞻远瞩之政策。凡我同学,宜竭尽所能,合群团结,拥护人民政府,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无限光明远景,余将含笑九泉以待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伯苓脱离海军,开始办学,其主要原因就是看到列强入侵,国家积弱,海军无能,只有创办新式学校,造就一代新人。

B.张伯苓宴请了第一次战胜洋人而夺标的足球队,激励队员要团结一致、顽强奋战、坚韧不拔,并把它们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准绳。

C.由于张伯苓办学的赤诚,社会各界纷纷慷慨相助。为了回报社会各界的支持,他始终过着清贫如水的生活。

D.被拒参加南开校庆时故作镇静,在家依旧谈笑风生,是为了让家人和朋友放心。实际上,张伯苓内心对此非常不满。

E.张伯苓直至临死之前,都在关心着南开的发展。他坚信,在人民政府之下,南开必将有“无限光明前景”。

(2)张伯苓救国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3)作为南开的“不倒翁”,张伯苓的品质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4)张伯苓先生讲,南开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结合材料,谈谈南开精神给你的启示。(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运用(19分)

1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休戚与共,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B. 为了顺利完成硕士论文答辩,他争分夺秒,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可谓 韦编三绝,最终,他的答辩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C.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莫衷一是,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D. 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引起公众热议。有观点认为,周杰伦歌曲选进教材 无可非议。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 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个乡间老太太一针一线刺绣的鞋垫或枕套,为什么是诗意的? , ; , 。 , 。对这些现代物件“前世今生”的任何想象,都与诗意无关。

①从这针随心走、线随意牵而绣成的充满温情和想象的图案里

②只能想到密布着机床、检测仪器的车间和被资本雇佣的忙碌的操作者的手

③因为我们从这细密的针线、针脚中

④你从一把塑料椅子、一个新款手机那里

⑤可以体会到母亲的内心情感和古老的乡村风情

⑥可以感受到一个母亲的手纹和手温

A. ③①⑥⑤④②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④②①⑤③⑥ D. ④②③⑥①⑤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②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而是 ③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16、下面是某中学高三教学楼楼道的照片,楼梯上贴满了一条条小横幅,涵盖了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9个学科的知识点。据统计,每个学科32条共288条,贴满高三年级4层教学搂的4个楼道。请你为这幅照片拟个标题,并谈谈你对学校这一做法的看法。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顾,不超过90个宇。(5分)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0℅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答案

1、C 解析:C项信息在第三、四段。第四段开头说“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由此可知,选项中“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错。A项信息在原文第一段。B项信息在原文第二段。D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

2、B 解析:B项张冠李戴。信息在第四段,原文是说“约翰穆勒则强调……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因此选项中的“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更美好”不符合文意。A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项信息在原文第六段。D项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

3、B 解析: B项扩大范围,具体信息在第五段,原文说“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由此可知,选项中“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错误。A项信息在原文第三段。C项信息在原文第五段。D项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

4、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5、B (改是改任,表调动)

6、 B (“最终让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它们杀害”错,蒙赶是被诱降的,但区希范是被抓获的。)

7、(1)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使他们被感化),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穷蹙:窘迫、困厄,意思对即可1分;制:制服1分;不能怀:不能使之降顺或者使他们被感化,1分;整体句意2分。)

(2)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登录,我不能接受任命。(者……也,判断句1分;辞:推诿1分;录:登录1分;整体句意2分。)

附译文:杜杞字伟长。父亲杜镐,杜杞靠父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任建阳知县。聪敏有才能。闽地风俗,老年生子就不抚养。杜杞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有再发生类似情况者处重罪。多次升职为尚书虞部员外郎、横州知州。当时安化蛮人侵犯边境,杀掉宜州知州王世宁,朝廷派兵讨伐。杜杞上奏:“岭南各州,没有城郭甲兵的防备,长官也没有才干。横州是邕、钦、廉三州咽喉,地势险阻,可驻兵以为后援。邕管对内控制广源,对外控制交阯。希望挑选机智权变而又熟悉岭外事务的文臣,担任长官,负责边境事务。”改任通判真州,调任解州知州。京西出现强盗,抢掠商、邓、均、房等地,焚烧光化军,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按察使。任职数月,盗贼被平定。

恰逢广西区希范引诱白崖山蛮蒙赶反叛,有数千人,攻进环州、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岭外骚动。提升杜杞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旅到达真州,先派人紧急递送信件告诉蛮人,允许其改过自新。入驻宜州,蛮没有一个前来投诚的。杜杞找到州中军官,放出狱中囚犯,去掉他们身上的刑具,派他们到洞中去劝说贼人,贼人仍不肯听从。于是率兵攻进白崖、黄坭、九居山寨及五峒,焚毁了囤积的物资,斩首一百多级,收复环州。贼人四散逃走,区希范逃往荔波洞,杜杞派人诱降,蒙赶前来投降。杜杞对将佐说:“贼人因走投无路来投降我们,如果威力不能制服敌人,那么恩惠也不能使之降顺,所以屡次反叛,不如全部杀掉他们。”于是杀牛马,酿曼陀罗酒,在环州大聚会,伏兵发动,诛杀七十多人。三日后,又捕获区希范,乱刀剁死后送给诸部蛮人,因年老有病而被释放的,才一百多人。御史梅挚弹劾杜杞杀害降兵不守信用,朝廷诏令他引以为戒,担任两浙转运使。第二年,调任河北,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州知州。杞上奏说:“杀掉降兵的是我,犯了过错不敢推诿。将吏们有功劳却没有登录,我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因此而进行赏赐。蕃人首领率领一千多人投奔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夺取牛马,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说:“他们违背盟约发动战争,酋长不能交给他们。”就用文书通知夏人,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不久夏兵也就撤走。

杜杞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晓阴阳数术,自己说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了。一天在厕所,见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斥责道:“你们狂妄僭越,背叛王命,依法当杀,还敢诉冤!”不久去世。

8、描写了汴京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为霜,云彩中飞出排成一字的雁阵,云似乎也随之延长了。作者借此表达出重阳节远在异地,渴望回乡的情感。

9、“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 “换”,是说词人想借酒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达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

10、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答案:(1)AE(答A给3分,E给2分 ,B给1分 ,答C、D不给分)

解析:C,过着清贫如水的生活,并不是为了回报社会各界的支持。而是自己的性格使然。D,“不满”说法错误,内心的感伤、失意和痛苦是为了无法参加南开校庆,因为他一生对南开有着特殊的情感。B,说法欠妥,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以此来克服“一盘散沙”,不失为一副良剂。”张伯苓先生以此激励的不仅仅是足球队队员,而是整个民族。

(2)①青年立志教育救国,战胜列强。②强身健体乃救国第一,团结奋战、坚韧不拔和服务社会乃救国第二。③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提高能力积极探索真理、改善人格,投身救国。④临死不忘国家的富强康乐。(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3)①心系国家安危,以强国为己任:从张伯苓一生办学的理念来看,都是为了救国、强国。②日常生活节俭,公私利益明确:张伯苓一直过着清贫如水的生活,拿着办学的资金,账目公开,也从不多拿工资。③一生忠于教育,乐观面对失意:执着于教育,办南开学校,就算是失意、临死的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无限光明前景的国家和南开。

(4)①南开精神对于我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要有集体的爱国思想,还告诫我们学好本领,提高能力,为迎接新的时代做好准备。

②“公”是正己教人,高瞻远瞩,发扬集体主义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我们是社会中的人,脱离不了社会和国家,为此,我们的言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该以国家和社会需要为中心。

③“能”是科学才能,是实际工作的能力。不说空话、大话,为人实实在在,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钻研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

④“日新月异”是接受新事物,创作新事物,赶上新时代,开创新时代。历史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其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只能顺应它的发展速度,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分,每点2分)

12、【答案】D

此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了解成语的意思,熟悉近义成语辨析的常见角度,比如词义重点、使用对象、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分析相近成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别,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如何使用。“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毫无必要多加责备,乱发议论,表示做得太合乎情理。前一个说明有缺点,后一个说明完全做得对。D项应该用“无可厚非”。故选D。

13、C【解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成分残缺。B偷换主语。D句式杂糅。

14、【答案】B

15、【答案】①什么叫文化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16、(1)示例:知识的阶梯、中学楼梯贴满高考知识横条等。(答“最牛楼道”得1分)

(2)示例一:知识是需要积累和强化的,该校的做法有新意,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学生每天走在这样的“知识阶梯”上,会自觉不自觉地记忆或回忆某方面的知识。长期浸染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会更牢固。

示例二:这样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知识倦怠。学生处于青春年少时期,如果每天面对这样死板的知识,他们很容易倦怠,对于知识的掌握反而没有益处。横幅换成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名言警句,将更能激励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观点鲜明,理由充分即可)

点击显示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91979/
考前练习推荐
热门考前练习推荐
  • 课后练习
  • 暑假作业
  • 寒假作业
  • 家庭作业
  • 考前练习
  • 总复习
  •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