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卿·应谐录·贤奕编简介
一、刘元卿简介:
刘元卿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明代著名教育家。
他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
隆庆六年(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
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
二、《应谐录》简介
《应谐录》明安成刘元卿纂,原共二十一则,今据明末杭州刊《雪涛谐史》本选录十八则。 书中收集了许多哲理深刻的笑话,或者是寓言故事。
三、《贤奕编》简介
《贤奕编》。该书共分十六大类,收录和编写历史小说故事三百三十则,《应谐录》只是其中收入寓言较多的第十五类,第十四类《譬喻》也是如此。
四、文集中一些作品
明代的刘元卿算不上名人,只是万历年间的一个礼部主事,他所撰写的《贤弈篇》也不是什么名著,但其中的一个《王婆酿酒》的寓言却颇为有趣。
《王婆酿酒》
王婆以酿酒为生,有个道士常到她家借宿,喝了几百壶酒也没给钱,王婆却不计较。一天,道士说,我喝了你那么多酒也没钱给你,就给你挖一口井吧。井挖出来后,涌出的全是好酒,王婆自然发财了。以后道士又问王婆酒好不好,王婆说,酒倒是好,就是没有用来喂猪的酒糟。道士听后,笑着在墙上提了一首打油诗:“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井水做酒卖,还道无酒糟。”写完走了,以后这口井再也不出酒了。这个故事与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相似之处。
《田舍翁之子学书》
有一个乡村老人,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有一年,聘请楚地读书人教育他的儿子。楚地读书人于是就开始教他的小儿子拿笔描红。写了一划,教他说:“一”;写了两划,教他说:“二”;写了三划,教他说:“三”。他的儿子高兴地扔下笔,告诉他爸爸,说:“ 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要付)先生这么多的学费!可以把先生辞掉了! ”他父亲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准备了货币辞退楚地人并打发他走。不久以后,他的父亲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喝,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请帖,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他父亲催促他,他儿子发怒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划!”唉!世上求学的人偶然懂得一点,就自夸已经学有所得,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上进,大概像田舍翁之子这般人吧。
《何久自苦》
有个盲人从一条干溪沟的桥上走过,一脚踏空掉了下来,幸而双手攀住了桥栏槛。
他战战兢兢地紧扳着栏杆,自料如果失手的话,一定会掉进深渊里。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下手,下面是实实在在的地面。”盲人不相信,紧扳着栏槛拉长声调叫喊着。时间一长,手力疲乏了,手一松,人便掉到了桥下的地面上。他于是自我解嘲地笑着说:“唉,早知道桥下是地面,何必久久地让自己受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