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梦轩老师教《清平乐 村居》
听梦轩老师教《清平乐 村居》
首先要感谢梦轩师父在百忙之中的慷慨献课!
由于答应了我在一周前的邀请,梦轩老师便不顾身体的不适和工作的繁忙,精心的准备了一节课,供我们学习,可见为师的用心良苦!在上课时还向全校语文老师发出了听课的邀请,可见作为一名研究型老师的责任之心!由于是两节连上,所以在课快结束时便可看到他的左手会不经意的捶打腰部……这时,我的心里就会一热,是惭愧,也是感动!
听课之后,我就一直想着这节课,觉得应该向老师交一份作业。下面我就写一写自己的学习心得。
说起这课,上过的大师已有不少,关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很多,而且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但梦轩老师的课还是给我及我的同事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适百里者宿舂粮”。
课前,梦轩老师用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课堂,放了不短的时间。起先我们都感到播放的时间有些长了。但后来在学完《清平乐 村居》之后,他让学生把《清平乐 村居》的词放入《但愿人长久》曲子中吟唱时,我们才明白了他的用意。
导入谈话时,他问学生:“如果我把春天比作刀子,你们认为可以吗?我说我不喜欢花,更喜欢叶子,你们理解吗?”然后向大家引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贺知章和杜牧的“不拘一格”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发散自己的思维。
最有趣的是学习新知之前,他出示了二年级上册“识字1”词语,让学生边读边悟情境,既训练了学生边读边悟(想)的能力,又为下课时学习编词埋下了种子。
从这些细节,既让我看到了教者独特的教学思想,也让我看到了什么叫“整体”。我们在上课前就应该把整个课堂都“装”进心中。
二、在对比中学习新知、感悟诗情。
在揭题之后,教者让学生们回忆25课中学习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让学生们比一比诗与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一环节让学生很快的就发现了词的特点。
学习了全词之后,教者出示了辛弃疾的另一首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和学生们简要的感受了词的意境,分析了其中“醉”与本词中的“醉”的不同情感。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爱国词人辛弃疾对《清平乐 村居》中所描绘出来的“看似清贫,但平淡安宁的生活”无限向往之情。
三、抓“眼”引思
在理解词意、感悟意境时,梦轩老师紧紧抓住“醉里吴音相媚好”这一关键句子(“眼”)。初步理解词的上阙后,老师就向学生们抛出了“钩”子:他们很清贫,为什么还能“相媚好”呢?为什么还能“醉”呢?什么让他们“醉”?学生们立刻进入了讨论状态,自然的理解了下阙内容,也体会了农村闲适生活的情趣。接下来的情境说话——老师做辛弃疾,学生做老爷爷、老奶奶的“采访”活动,更是一举多得。
四、学习填词
课堂教学的最后,他设计了学习填词这一环节。出示了二年级上册“识字1”词语,让学生读这些语词,以《清平乐 江南》为题编词。这一环节的出现,让听课的老师们为实一惊,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也不敢设计这样的环节,学生能写出来吗!
然而学生们的表现,让我们更加的震惊,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一首词很快出来了,而且老师们认为还是一首好词。内容是这样的:
清平乐 江南
金秋水乡,
菱藕满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响,
枫叶笑傲秋霜。
渔夫船内收网,
妻子船尾煮汤,
最喜小儿无赖,
船头伸手捉浪。”
让学生编词,其他老师没想过或不敢做的事(至少是在公开课上不敢),梦轩老师敢做。老师们怀疑学生编词,但事实上学生编得很好。我想这些应该都是教者精彩课堂设计的自然成果吧!只要我们“引”得好,就不愁学生学不出好的“作品”。
这次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