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抓住特点
研读体会
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种新的方式,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研究,在研究中阅读,促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掌握的程度有深浅,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选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充分发挥小小组学习讨论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讨论,合作研究,合作表达,让每一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训练,体现了学生不同的革新能力,蕴涵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教师一导入课文,就组织学生观看录象,引导学生发现寻找“鸟的天堂”的特点。整体感知,激发兴趣。再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是怎样从这句话中体会出鸟多的特点的?”由于每一句话都能让人感受到“鸟多”的特点,学生可以不按句子的排列顺序交流,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谈对语句的理解。这样的安排,自由度大,能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教师不时地加以指导,便有“水到渠成”之感。而有感情地朗读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不言传”但能“意会”的效果,初步完成学习的浅层目标。
二、疑读突破
深入体会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日国没有问题情景就不会有思维。因此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这堂课最明显的,就是在学习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贯穿着质疑探疑这种学习方式,在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特点的基础上,读中生疑,以疑带读,以读求疑的方式突破学习的浅层目标,进入理解文章的高层次,在质疑探疑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美的欣赏。
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研读学习的内容,询问“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还没有学到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有导向地把学生的思维焦点集中到描写画眉的这句话上。在质疑探疑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在该句上下工夫。因此学生在对句词标点进行质疑并由同学帮助释疑后,有一些学生针对画眉的句子提出问题:写一只画眉和鸟多的特点有无矛盾?为什么会兴奋地唱着?等。这句话是对鸟的细节描写,是特写镜头。学生很有可能一下子难以把握,教师适当作铺垫,既降低了难度,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见闻和联想的关系。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体会不同处。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原句比改句要好,原句既有见闻,又有联想。在此基础上,再以“联想内容写出了什么”和“写一只画眉用意何在?”两个穿插性问题引导学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体会到“一只画眉能以小见大,折射出所有的鸟生活快乐,就象生活在天堂”。然后通过朗读,巩固这种情感体会。
最后一段内容采用开放式学习,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质疑,学生通过朗读,特别针对结尾的重点句,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及时启发学生联系上文知识释疑。由于学生对全文已有足够的理解,因此,此时释疑水到渠成,既做到了少讲多学,又可趁机查漏补缺。用质疑探疑的方式学习文章的尾段,一方面能训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第二,通过质疑解决了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变“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学的角色身份发生了转变;此时尤百川归海,师生双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训练
巩固体会
按照语文思维培育学的理论观点,语文学科要不断加强形象直觉思维的培养,丰富表象,加强回想、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促成情感的生成。想像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感悟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大胆进行运用多形式想象,把语言文字、篇章结构所表现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联想到实际,发挥学生自主想象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切实加强这个单元“分辨见闻和联想”目标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两次想像学习,成为整个教学设计中最有创新性的环节。
第一次是再造想像。文中,我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只写了见闻。因此教师设计了引导学生欣赏鸟鸣音乐启发学生想象“鸟在唱着赞美的歌,快乐的歌,幸福的歌”这样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伴着音乐,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想像画眉唱歌的“歌词大意”,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和童心、爱心,在想像训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大自然的和谐美。
第二次是创造想像。教师设计了补充想像的练习,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梯度式、分层次练习。学生通过大胆想像,书面练习,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训练,还启发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四、实践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很大,关键看教师如何去调动和挖掘,如何引导和评价。
从高要求角度看,学生自主的广度还有欠缺。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检测标准,教师在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活动功能的同时,突出中间,兼顾两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的方式还应多样一些,供学生自主选择,也要注意让学生动静结合,给学生提供静下来思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