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如梦令》教学实录(浙大版)

《如梦令》教学实录(浙大版)

教学分析   2024-11-29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师:咱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肯定是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这个班里面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推荐一个?

师:(对着大家指出的学生)这样吧,你带着大家来念几首古诗,好不好?

生:(学生领念)《春晓》、《望庐山瀑布》。

师:同学们脑海中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吧,今天时间关系咱们不往下念了,这节课盛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写的词。知道词吗?

生:词语。

师:哦,他说词是词语。盛老师告诉你错了。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生:放开声音读

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就请你,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

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

这个字又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

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

师:不错,咱们再读读这首词,这回第一个举手的是谁?又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子,我真喜欢你,读读。

生:(读词)

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读通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来,在位置上练读一下。

生:(读全词)

师:节奏感把握得挺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在下边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好不好?开始吧!

师:你自己能够读明白哪一句词的意思了?你站起来说给大伙听听。

生: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记得在溪边黄昏的时候看日落。

师:在那里看日落时的情景。是吗?不错的,她这么说,咱们能听懂她的意思吗?能听懂就可以了,来,往下说。你还能读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归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师: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师: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吗?或者说是忘记(回家了)。

师:再往下说

生: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话我理解的是他开船的时候开到有荷花的地方。

师:对,划船的时候。那个时候船没有机器的,划的。划到哪儿去了?

生:(齐说:荷花深处去了。)

师:是的,荷花深处去了。

师:接着说。

生:我理解的是兴(xīng)尽晚回舟

生:兴(xìng)

尽晚回舟,他高兴尽了,晚上只好坐舟回去了。结果到了荷花的深处。

师:他这么说咱们明白吗?他说“高兴尽了”,晚上只好坐船回去,什么叫“高兴尽了”,你能不能说明白点?

生:就是她看日落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她的兴奋已经没有了。

师:兴奋没有了,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他说她不要看了,所以回去了。

生:我觉得是幸好有晚回来的船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你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是应该朝霞没了,她看完了才回去的。

生:我是想她是到了傍晚才回去的。

师:她看着看着,陶醉在里边了,但是,天都黑下来了,这个时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实这个“兴尽”是兴未尽,但是因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师:还有最后两句没人说,谁来说?

生:我解释的是惊起一滩鸥鹭。意思就是她在开船的时候不小心进入了荷花的地盘。然后荷花里边有许多的鸥鹭,被她船一开进来就全部飞走了,就是惊起一滩鸥鹭。

师:荷花深处,不是荷花的地盘。然后划船怎么会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谁读明白了?

师: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啊?在抢着划船,这个时候把一滩欧鹭给惊起来了。

师:同学们很能干,不知不觉地把这首词给读胖了。(板书:读胖)同学们,如果说把咱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你说长不长?

生:长

师:可是这一首词才用了多少字就把这一次作者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你数一数。

生:33个字。

师:是啊,33个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时间是(日落)就是我们说的黄昏、傍晚;地点是在(溪水边的亭子里)对,溪水边的亭子里。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咱们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

生:(读全词)

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师: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生:(小声读词)

一)画面1:“溪亭日暮”

师:咱们先来读读第一句和第二句,一起读。

生:(读一、二句)

师:“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

生:我想起小溪边有座亭子,那位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太阳的日落。

师:太阳的日落。这话怎么说,说清楚了。

生:也就是看黄昏时的景色。

师:对,什么景色?

生:美丽的景色。

师:太阳落下来的景色,日落美景。他刚才的画面当中有人、有亭子,那个亭子是几个角的?噢,是个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别致的。你想得这么美,肯定能读好它。你来读一读。

生: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师:你脑海中的画面当中还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着天,天空披上了一层红红的晚霞,一条小径通向远方。

师:哦,你还看到了一条小径。落日余辉,晚霞笼罩天空的情景,你们看到过吗?怎么美?谁来描绘给大伙听听啊。

生:天边都是红颜色的,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挂在天上……(学生觉得词穷。)

师: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语言的苍白,是不是?来,你就读一读吧!

生: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师:盛老师,帮助你一下,你们看啊(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生: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师:沉醉不知归路。她是这样读的,你也来读一读吧。

生: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师:(深情朗读。)大伙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师:盛老师仿佛看到那样的情景了,再来一次。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师: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大声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吧!

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生:一边吃菜一边看。

师:哦,是在郊宴。

生:他们可能会下下棋。

师:对,诗人就是有这样的雅趣。你想她还会在干什么?

生:我想他们还会在看景色。

师: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生接——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生:(读两句)。

二)画面2:藕花深处

师: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生:“藕花深处”。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

师:满池都是。怎么美,你能说得美一点吗?

生:下面是绿绿的荷叶,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师: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

生: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师:这就是写黄昏时候荷花的情景的。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我想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是更加陶醉了。来,请读读第三句、第四句。

生: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三)画面3:一滩鸥鹭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

生:“一滩鸥鹭”。

师: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可能在说,让我先走,让我先走。

生:怎么办呀,划不出去了。

生:我听到了欧鹭翅膀拍打的声音。

生:还听到了非常急的“哗哗”的划船的声音。

师:你从哪个词语中听到这样的声音的?

生:争渡

师:因为她们在抢着划船。真会读书。

生:还听到溪水声。

师:溪水被船桨击起的声音。

生:我还听到鸥鹭在叫。

师:鸥鹭叫声响不响?

生:响。

师:你怎么知道有这么响啊?

生:因为上面说惊起一滩鸥鹭,是“惊起”的,又不是凭空飞起来的。

师:是啊,它是一下子受惊了之后,突然“扑拉拉”飞上了天空。

生:而且她是惊起“一滩”鸥鹭,一群鸥鹭全部被惊起,一起叫所以很响。

师:你想啊,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拉拉”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生: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师:这样划船能把欧鹭惊起来吗?

生: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师:划得再有劲一些,你再来试试。

生: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师:你想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说)

生:多么开心。

师:是啊,那是一种意外的开心,意外的收获。

生:惊喜。

师: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写得多好啊。再来读一读。

生:读最后两句。

四)一幅流动的画

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这幅活动的画。

生:(读全诗)。

师:听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盛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来读一读,可以吗?(师深情朗读)

师:来咱们再来读一读,盛老师跟你们一起读。

(师生齐读)

四、瘦读全词、品味语言。

师:同学们真能干。读着读着就把这首词读胖了,读美了。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板书:瘦)

师:你能不能读着读着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生:我觉得是一个字“美”。

师:确实是美的,可惜这里边没有直接写“美”字。

生:醉

师:你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只有美景才能让她沉醉,我认为是醉。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醉来了?

生:它有日暮,有藕花,还有一滩鸥鹭。让人沉醉在里面,所以我认为是醉。

师:那就请你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生板书:醉)

生:我觉得这个字应该是“梦”,“如梦令”的“梦”。

师:盛老师告诉你,“如梦令”是个词牌名,它分开来是没有特定的意思的。不过我想听听你说梦的理由。

生:就是作者写的这首词像梦一样的很美。

师:你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生:我觉得是“记”,因为整首词都是在写她记着的东西。

师:她回忆怎样的美景?

生:她记得溪亭日暮,记得藕花深处,还记得一滩鸥鹭。

师:你们觉得这个“记”字有道理吗?(有)请你去写在黑板上。(生板书:记)

生:我认为应该是“暮”。

师:你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她看了日暮以后就非常沉醉。她不知道回家了,然后到了晚上才回家,但是因为留恋刚才日暮的情景,竟然把船划到了荷花的深处。然后才清醒过来。

师:她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地划出来啊?

生:因为她觉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入的很深了,所以这么着急。

师:白天的话用得着这么着急吗?(不用)还是因为“暮”对不对?请你写在黑板上。(生板书:暮)

生:我认为是

“兴”,因为她兴致很浓,看了溪亭日暮,很沉醉,忘记了回家的路,所以后来才误入了藕花深处,惊起了一滩欧鹭。

师:有道理。其实她是兴未尽,天晚了不得不回去,回去的时候有了意外的收获,其实一“兴”未平又起一“兴”。请你也写在黑板上。(生板书:兴)

师:同学们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记”也好,“醉”也好,还有“兴”也好,老师认为都有道理,因为“暮”所以“兴”,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陶醉了,所以常常记得不能忘记啊,(师连线)。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

“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这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师:这次郊游的经历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还陶醉在哪呢?

生:陶醉在鸥鹭飞起来的时候。

师:美景中。

生:记忆里。

生:还陶醉在日暮里。

生:陶醉在荷花的清香中。

生:陶醉在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中。)

师:是的,词人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好吗?再读这首词。这回你能背下来的,咱们就背下来了。

生:(读、背全词。)

五、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首词。

生:如梦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师:盛老师把两首词放一块儿,你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字数一模一样,都是33个字。

生:我发现它们同行的每个字都是对应的。

师:句式一样的,是吗?

生:题目一样,作者也一样。

师:题目你还记得叫什么?就是咱们说的?(生齐说:“词牌名”。)你还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格式都一样。

生:最后一个韵母都是“U”

生:都写到了醉。

师:哪一句?

生:“浓睡不消残酒”

师:李清照的词中还有很多也写到喝酒了,有兴趣可找出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发现的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

师:古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的?(放音乐)

师:有味道吗?它是用昆曲来演唱的。有兴趣可找一找别的谱成曲的词来听一听。

点击显示
【《如梦令》教学实录(浙大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9939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