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第六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第六单元

教案设计   2025-01-17

一、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文的阅读,所选课文,除最后一课以五首古代诗歌组元外,其余四课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

浏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因而山水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山水游记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岳阳楼记》也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醉翁亭记》作者自己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官场的厌倦,是作者个性的张扬和抒发。学生通过学习这几篇散文,不仅能培养欣赏山水之美的高雅情趣,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感情,而且文中表现出的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胸怀情操,怀才不遇的遭际和苦闷,向往精神自由的个性等,也能给学生浓郁的人文熏陶。

从写作上讲,这几篇散文也很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启发。《小石潭记》采用了托物寄情的方法,而《岳阳楼记》则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醉翁亭记》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而《满井游记》以白描的笔法,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都可以借鉴。而文章在语言艺术上骄散结合,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骄偶短句,流利畅达,简洁凝练,抑扬顿挫,富于韵律之美。语词虚实相间,如《醉翁亭记》用了21个“也”字、25个“而”字。诵读起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效果十分明显,是加强古文诵读的极好材料。

《诗五首》选录的五首古代诗歌,内容则不尽相同。陶渊明在《饮酒》中抒发的是弃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冶然自得之情;李白在《行路难》中则抒发自己出仕无路的悲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身处漏雨茅屋、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唱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已亥杂诗》道出了解佩出朝、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感。其人不同,其事各异,但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这些诗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至今读来,仍能给人以很多启发,而且又都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篇目,学生应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熟读成诵。

二、课文说明

《小石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浏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人微,描摩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有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鱼则“若空游无所依”,澄澈透明,生动传神,穷微尽妙,意境幽深,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腾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郑重叙说事情本末,准确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却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而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融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郊游的所见所感,描写了北国早春的秀美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其比拟之生动,描写之形象,感受之细腻,出人意表又合乎情理。

《诗五首》中的《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的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浑然天成的绝妙好辞,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千古传诵。《行路难》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成都西郊的烷花溪畔所作,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以描述开篇,完全用写实手法。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诗圣的仁人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边塞诗的名作。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咏雪”和“送别”。西域边塞雪天的壮丽景色,在诗人神奇的比喻、细致的描写下,如在目前。而作者格调豪迈、积极乐观的情怀,即使在写送别的惆怅场面,我们仍能感受到。龚自珍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官职卑微,抱负无法施展,辞官去职,在回归故里路上作了一组诗,即《己亥杂诗》。所选这首主要写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心力。

三、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是根据本单元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所选课文的特点来设计的。

首先,本单元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比较强调背诵的内容。比如《小石潭记》要求“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了,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岳阳楼记》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醉翁亭记》要求“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设计这一类的背诵题,首先是为了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其次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所以,关于这类练习题,大多不是单一要求,而是要和课文理解紧密结合起来的。

其次,本单元的研讨与练习设计,比较注重让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如《小石潭记》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描写潭中游鱼的一段文字;《醉翁亭记》要求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岳阳楼记》要学生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满并游记》要求体会文中写景的特点和找比喻句,《诗五首》让学生比较《饮酒》和《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加强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所以通过练习题来加强。

第三,本单元的研讨与练习设计,还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如《小石潭记》第三题“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醉翁亭记》第三题附了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词《瑞鹤仙》,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并写一段文字,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诗五首》最后一题要求学生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产生联想并与同学交流等,都属拓展性题目。

四、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艺术风格。古代诗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学生能流畅诵读,对课文内容才可能真正掌握,而且诵读本身,就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要求学生诵读时,不要死记硬背,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有关的逸闻趣事引出话题,增加学生兴趣;还可以先用相关的音像资料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生理解内容要点,或先掌握部分特别优美的语句后,再逐步成诵,总之要以灵活多样的手法,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第二,注重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比较,既可以是课内几篇文章之间的比较,比如山水游记文各篇写景方法的比较,作者的写作背景或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比较等;也可以是课内内容和课外有关内容的比较,比如课文中山水游记文写法和课外《自读课本》所选这类文的写法,或是课文中山水游记文和课外类似的山水诗词的比较等。这种比较,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第三,除了课堂上的比较阅读外,还可以搞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比如组织一次春游或秋游,让学生仿照所学课文写一篇游记;利用图书资料(包括音像资料),围绕有关醉翁亭、岳阳楼等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综合研讨,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在一个宏观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课文,并借鉴古人感受自然、抒发情感的方式,尝试写一点抒情文字等;还可以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对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编成诗剧表演。

五、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背起行囊走四方”,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活动,提供四项与旅游文化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开阔眼界,体会语文学习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在生活中处处学语文,运用语文。“家乡风景独好”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写一篇游记,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名山大川知多少”,要求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组织一次有关名山大川的知识竞赛。“模拟旅游趣味多”,要学生模拟作一次11个西部省市的导游,介绍西部地区的风景名胜和山水风光。以上三次活动都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即把语文学习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山水诗词古今考”,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查找,去网上搜索,就自己熟悉、喜欢的一处风景名胜展开研究,看看古今题咏这些风景名胜的名句名联,进一步体会中华山水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今描写风景名胜诗词楹联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掌握实地考察和围绕某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在生活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热情和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参与知识竞赛和做导游等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点击显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第六单元】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9957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