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
一、 教材分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根据《后汉书·陈蕃传》的第一节内容改编。讲述了东汉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但内容耐人寻味,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文章以“扫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扫天下”寓意轰轰烈烈的伟业,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实现远大的志向,往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人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重难点)
2、在语境中理解“志存高远、着实、污浊、满不在乎、理直气壮、沉思”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反问句的意思,并能用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学重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谈话:学习之余,你会帮家长做哪些事?
2、揭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本
1、出示生字词,认读。提示 “懒散”的读音,“暄”的部首及“寒暄”的意思。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错正音,感知课文
三、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初识陈蕃,了解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
你觉得陈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仔细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在书上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预设:
a、陈蕃是个志存高远的人。
生朗读句子——“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年少而有大志”,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蕃的志向是什么?教师小结: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远大的理想果然是“志存高远”。
b、陈蕃是个生活懒散的人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文第三段文字,请学生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朗读,引导体会描写顺序,学习有序观察:中心词(又脏又乱)——具体写(桌子上、地上、墙壁上)——总结(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引导:除了直接描写屋里又脏又乱,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屋子脏乱?
读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看了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对陈蕃说:“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
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薛勤,见到这样的屋子,你会用怎样的语气跟陈蕃说?
点拨写法:薛勤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屋子脏乱。
4、过渡:陈蕃为什么不收拾书房呢?
(二)读好对话,追根溯源
1、学生自读了解原因,交流。
2、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1)陈蕃“满不在乎”,他不在乎的是什么?在乎的是什么?读出“满不在乎”;
陈蕃觉得自己的理由非常充分,说起来底气十足,他觉得自己的理是什么?理直气壮地读一读。
是啊,小小年纪的志在天下,要做大丈夫,难怪他得意洋洋啊!得意洋洋地读一读。
2)出示划线句子: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改成陈述句对比朗读,体会语气。师小结:反问句的感情更强烈,更能表达陈蕃对清扫屋子的不屑一顾
3)表演读,体会陈蕃心理
3、理解“扫一室”“扫天下”的特殊含义
想象:陈蕃不愿做的仅仅是清扫一间书房吗?他可能还认为哪些事不值得去做?
预设:生交流:不愿洗碗、字写得马虎……
师生角色扮演
父亲:蕃儿,近来你的字可是越写越马虎了啊!
陈蕃:大丈夫活在世上,……
小结:扫一室:小事 扫天下:大事。了解课题中引号用法。
(三)明确关系,读写结合
1、讨论:你认为陈蕃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教师进行小结,学习成语:好高骛远
2、朗读薛勤的话,改成陈述句说一说。
3、情境说话:同学们快把“扫一室”与“扫天下”之间的关系告诉陈蕃,让他幡然醒悟吧!
4、课堂小练笔:
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他想了些什么?他会改变吗?请继续写下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了解陈蕃成就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没有犯过像陈蕃这样的错误呢?你打算怎样改正?
3、诵读名言,教师总结,提出希望:踏踏实实行小事,志存高远成大事。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将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搜集关于大小的名言,读读背背。
3、阅读《少了一个马掌钉》.
附:板书设计
“ 扫 一 室 ” 与 “ 扫 天 下 ”
脚踏实地做小事 志存高远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