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故事意思,探究寓言蕴含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2.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背景资料,联系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景公内心的变化。
3、通过对比,熟读课文,对照理解古文意思,初步感受古文语言简练,富有韵味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多种方法相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读懂故事意思,感悟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激发学习欲望。
1、 师范读《欲速则不达》古文,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2、 师板书课题,和学生共同理解课题意思。
3、 齐读课题。
二、 预习检查,明确学生的“知”与“惑”,以学定教。
1、 检查文中生僻字的读音和意思,扫清字词障碍。
2、 请学生朗读课文,练习概括段意。
3、 师小结。
4、 学生质疑,老师梳理问题。
三、学生自学探究。
1、学生回忆已掌握的品读语句的方法,教师梳理学法。
2、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汇报。
1、交流汇报:齐景公“为什么急”
引导学生抓住“危在旦夕”,用抓关键词和查找背景资料的方法读懂景公着急的原因。
练习感情朗读,读出体会。
2、交流汇报:齐景公 “怎么急”
引导学生抓住四处写景公急的语句,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背景资料等学习方法,感受到景公越来越急,并感情朗读相关语句。在学习今文时,适时练读对应的古文。
五、感受比较,揭示原因,探究明理。
1、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发现景公情绪的变化和方法的变化。
2、 解决“急的结果”。
3、 学生动笔写感受、体会,揭示寓意。
4、 学生交流体会,老师总结本课学法。
三、 感受古文韵味。
1、师生共读古文,感受古文韵味
2、师总结。
板书:
快与慢
欲速则不达
读薄 概括 急
焦急 驺子驾车
抓关键词 心急如焚 亲自驾车
读厚 联系上下文 …… 徒步跑开